第168章 贾科长也求变 社会浩哥赴美(1 / 2)
第168章 贾科长也求变 社会浩哥赴美
周日上午国贸大厦,归墟影业总部大楼的会议室笼罩在晨光中。
北京城的春阳斜照进玻璃幕墙的办公楼,彭磊的办公室宽明亮,墙上挂着几幅电影剧照,其中一幅是他在臭纳领奖时的瞬间。
彭磊站在落地窗前,他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电影学院学报》,上面刊登着贾樟柯早年写的《论纪实美学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困境》。
「彭总,贾导到了。」秘书轻声提醒,电梯门打开,贾樟柯穿着标志性的深灰色立领衬衫走来,镜片后的眼睛敏锐地扫过会议室墙上的电影海报一一《地心引力》的太空舱概念图。
「师兄!」彭磊快步迎上去,罕见地用上了学生时代的称呼,「这麽早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
贾樟柯笑着摆手,山西口音里带着调侃:「能让彭导大导演叫师兄,我这趟值了。」
彭磊双手握住贾长柯的手,笑容真挚,「等师兄这顿饭,我可是酝酿了半个月。」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贾长柯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自嘲:「你彭大导演开口,我哪敢不来?不过说实话,接到你电话那会儿,我还以为是别人冒充的。」
「哈哈,我明白。」
彭磊笑着引他入座,「师兄你在文艺片圈子里是标杆人物,我这搞商业大片的,突然找上门,确实有点突兀。」
「也不算突兀。」
贾长柯坐下,接过彭磊递来的茶,「我一直想往现实题材的商业表达上走一步,但缺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剧本,也缺一个敢推我一把的人。你不一样,你既有资源,又有眼光。」
彭磊点点头,眼神认真起来:「这次找你,是因为《中国合伙人》这个项目,我原本打算让郭凡接手。但他自己提出来,想再沉淀一年,不想仓促上阵。」
「郭凡有自知之明,这是好事。」
贾长柯轻啜一口茶,「现在年轻导演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于证明自己,结果把好本子拍砸了。」
「所以我想来想去,国内能把时代变迁丶个体命运和商业浪潮揉在一起拍出味道的导演,只有你。」
彭磊直视贾长柯,「你拍《小武》《站台》的时候,就把底层人物的命运写透了。现在这个故事,讲的是三个男人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从校园到创业,从理想主义到现实博弈的过程。它需要一种冷静的笔触,又要有情感的爆发力。」
彭磊将《中国合伙人》的剧本推到贾樟柯面前:「这个项目筹备一年了,讲的是90年代三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
他翻开扉页,上面印着「根据新东方三位创始人真实经历改编」。
贾樟柯扶了扶眼镜,快速浏览着分场大纲:「教育产业化丶海归潮丶WT0谈判...你这哪是商业片,分明是部改革开放断代史。」
他突然停在某一页,「这场戏写得好,俞民洪在路灯下贴小GG的细节,有《小武》
里那种市井生命力。」
「所以非您不可。」彭磊递过一份企划书,「我们做了八版商业模型,最后决定用文艺片的拍法来做这部商业片。」
贾樟柯翻到预算页,眉毛猛地一跳:「六千万?够我拍十部《山河故人》了。你就不怕我把商业片拍成文艺片?毕竟我连植入GG都没拍过。」
「主干是我写的,结构丶人物小传丶关键场景,都是我和公司编剧组亲自打磨的。」
彭磊坦然道,「但我没时间亲自导。好莱坞那边还有两部大片在筹备,《地心引力》
明年必须交片。我不想把这个项目交给一个只懂商业节奏丶不懂时代情绪的人。」
「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贾长柯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对,现在市面上太多『伪现实主义」,打着创业旗号,拍的全是狗血爱情和成功学鸡汤。真正的时代质感,反而没人碰了。」
「所以我才找你。」彭磊身体微微前倾,「我知道你一直想突破。不是说文艺片不好,而是你的能力不该被标签困住。你能拍出《三峡好人》那样的诗性现实,就一定能把这群人的热血丶背叛丶理想与妥协拍出来。」
贾长柯笑了:「你这是给我戴高帽啊。」
「我是实话实说。」彭磊语气坚定,「你拍的不是『成功故事」,而是『时代切片』。这三个合伙人,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投机者,一个是技术宅。他们之间的裂痕,不是性格问题,是时代转型的必然。八十年代的浪漫,九十年代的混乱,新世纪的资本狂潮一—这些你都经历过,你懂。」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安静,阳光洒在桌上的剧本封面上,《中国合伙人》五个字清晰可见。
「你给的剧本我昨晚看了一半。」
贾长柯终于开口,「写得很扎实。尤其是那段大学宿舍里三人畅谈未来的戏,台词朴实,但情绪层层递进,黑色幽默里带着心酸。这些细节,不是靠想像能写出来的。」
「因为那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也是时代的缩影!」彭磊轻声说。
「你写这个,不只是为了拍电影吧?」他问。
「当然不是。」彭磊笑了,「我想给那个时代留个影子。现在年轻人只知道马云丶马化腾,却不知道在他们之前,有多少人摸着石头过河,摔得头破血流。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是铺路人。」
贾长柯点头:「这正是我想拍的。不是励志片,不是成功学宣传片,而是一部关于『代价」的电影。成功的背后,是友情的破裂,是理想的妥协,是无数个夜晚的自我怀疑。」
「对。」彭磊眼睛亮了起来,「师兄你懂的。」
「我有点不明白。」贾樟柯站在故事板前皱眉,「你既然要真实感,为什麽第三幕要加这段纽约上市戏?太好莱坞了。」
「因为这是中国企业家真正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刻。」彭磊调出一组数据,「2006年纽交所敲钟时,美国媒体用的标题是红色资本主义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