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071【选择】(1 / 2)
第72章 071【选择】
薛淮想起一个月前在东宫的见闻。
太子虽然隐晦地表露过招揽之意,但翰林院已于腊月二十封印,此后薛淮没有再见过太子。
换而言之,他们此前拢共只单独见过两次。
在薛淮并未明确表态的前提下,想来太子不会做这种自以为是的糊涂事吧?
他抬眼望向姜璃,不由得心中一动,微微皱眉道:「莫非太子殿下找你了?」
「聪明。」
姜璃的表情还算平静,她不疾不徐地说道:「初八那日我去东宫看望太子,他在我面前将你好生夸赞一番。抛开我们私下的约定不论,我的侍卫在九曲河边救了你丶我去太湖楼帮你解围丶以及我让户部给广泰钱庄放行,这三件事肯定瞒不了陛下和太子。」
薛淮不由得陷入沉默。
姜璃继续说道:「你升任侍读不久,只去过东宫两三次,太子肯定不好意思直接找你办事,毕竟他还未施恩于你。但他知道你我关系不浅,最重要是我对你有恩,所以他让我出手相助。」
薛淮冷静地说道:「殿下可否说说太子究竟想要什麽?」
姜璃道:「他给了我一份名单,让我以自己的名义委托你,在春闱阅卷的时候将名单上的人举荐给主考官。这几名举子在答卷时会在特殊的位置用特殊的字眼,届时你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就是科举舞弊难以杜绝的根源之一。
薛淮稍稍一想就明白,比如某考生会在文章首段第二丶四句分别嵌入两个约定好的字,然后将这个信息提前告知阅卷官,等阅卷的时候考官就能分辨出哪张答卷是那个考生的。
这种作弊手段几乎无法防范而且极其隐蔽,除非作案者主动暴露自己,像糊名和锁院之类的措施起不到任何作用。
思忖片刻之后,薛淮略显迟疑道:「殿下为何不拒绝太子?」
「如何拒绝?」
姜璃自嘲笑了笑,喟然道:「太子对我一直很好,从小到大都关照我,这是日积月累的情义,容不得我开口拒绝。更何况他毕竟是太子,大燕未来的皇帝,我要是现在得罪了他,将来何以为继?」
其实以前姜璃有过类似的袒露心迹。
她是齐王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主,她之所以能有今日尊贵的地位,主要是靠天子的偏爱。
但天子终究会老去,未来的大燕将由新君做主。
至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太子最有希望成为那个人。
姜璃如果想一直维系自身的地位,她就必须懂得人情往来。
薛淮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他轻叹道:「都是身不由己。」
姜璃点头道:「是啊,没人能随心所欲,就连陛下都做不到这一点,更遑论我这样没有力量空有公主名头的孤女?」
薛淮自然不信这句话。
以前的很多事情都表明姜璃非同一般,但眼下没有必要争论此事。
薛淮想了想问道:「殿下觉得我应该怎麽做?」
「我建议你接受。」
姜璃认真地说道:「我知道你十分憎恶这种营私舞弊之举,但科举从来都做不到清如许,就算太子不插手,其他人也会想方设法分一杯羹。而且这和工部窝案不同,在春闱里谋求几个名额,早已是朝堂诸公心照不宣的事情,就连陛下对此都未必不知情。只要不闹出太大的乱子,比如考题提前泄露形成大规模的动荡,陛下亦不会苛求绝对的乾净。」
薛淮明白她的意思,这件事显然是官场的潜规则。
会试三年一届,每届取士三百人,平均一年一百人。
这其中只有一甲三人和二甲大约七十人是进士出身,他们要麽入翰林院要麽成为京官,仕途顺利之人未来若是不能入阁,也有希望成为六部尚书或者地方督抚。
人数最多的三甲同进士即便通过朝考,大多也只能外放,极少有人能升到正三品以上。
简而言之,每三年争七十多个名额,朝中各方势力谁会放弃这个机会?
太子固然贵为储君,但他的位置并不稳固,同样需要培养足够多的心腹股肱。
薛淮沉吟道:「就算我愿意帮太子做这件事,可我终究只是同考官,只有举荐权没有决定权,万一孙阁老和岳侍郎没有取中我举荐的卷子,岂不是一切都白费了?」
「我先前同你说过,既然我们要合作很久,那麽最重要的是互相坦诚,所以你不用这麽委婉地套我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