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杨冬的猜测(2/10)(1 / 2)

加入书签

第90章 杨冬的猜测(2/10)

翌日。

上午九点,质子对撞实验正式开始。

轰!轰!

在聚变机组澎湃电力的加持下,两束高强度的质子束流很快就被加速到了99%的光速,然后沿着环形轨道还在不断提速,只是提升的效率越来越慢。

按照相对论理论,速度越快,物体的质量越重,提升速度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高。

理论上,一颗质子如果能够被加速到光速,那麽它的质量也将无穷大,且所需要耗费的能量也接近无限。

两台聚变机组的发电效率是有限的,因此质子的速度也只能是无限逼近光速。

每增加一个小数点,所需的能量都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很快,质子束流的速度就被提升到了极限。

然后迎面撞上。

轰!轰!

在微观世界里,每束质子束流都包含数万亿颗质子。

但因为质子太小,绝大部分的质子都会擦肩而过,每次都只有几十颗质子会因此而发生碰撞。

在强大的动能下,坚固无比的质子会像玻璃般破碎。

这个「破碎」,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碎裂,实际上是能量向物质的量子化重组。

因为质能方程,质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也能转化为能量。

这些质子携带着澎湃的能量,在破碎时会诞生大量的新粒子,涵盖已知的基本粒子,甚至是未知的粒子。

这些粒子在诞生后都会释放出各种信号,科学家要做的就是收集并分析这些信号,从中寻找出新的粒子,深入了解物质的深层结构,进而探索探索暗物质丶宇宙起源等终极问题。

每一次碰撞都是对宇宙大爆炸瞬间的微观重现。

理论上,碰撞时的能量越高,产生的粒子就会越多,且可能产生质量更大丶量子波长更短的粒子。

别看每次只有几十颗质子会发生碰撞,但实际上,束团可以每秒交叉约8000万次,这意味着每秒将会有几十亿颗质子发生碰撞。

每一次碰撞实验,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很快,实验就结束了。

无数数据纷纷被传到了超级计算机上,由人工智慧伏羲进行重建和计算,这种效率比之人工计算不知道要快多少倍,

原本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处理的数据,人工智慧加超级计算机仅仅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这也是杨学斌这些年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怎麽可能!」

当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们今天的实验数据,竟然与昨天收到了U盘里的预测一模一样。

震惊丶不解,甚至还有惊恐等等,各种强烈的情绪瞬间全部涌上心头。

大家只感觉脑海中一片空白,完全没法思考。

因为这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种概率,比碰到鬼都还小。

不,是比真空衰变,宇宙原地爆炸的概率都还要小。

啪啪!

有人狠狠扇着自己的耳光,认为这是在做梦,想要从梦中醒来,

可剧烈的疼痛让他清楚的知道。

这不是梦!

「怎麽会这样?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一定是在做梦!」

「难道我们这个世界真是虚拟世界,我们探索物质深层结构因为触及到了上帝划下的红线,所以才被上帝派人来警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