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章 紧急电话(1 / 2)

加入书签

李老办公室。

「小杨你来了,坐吧。」

李老揉了揉发胀的眉心,有些疲惫地说道:「未来工程上面是批准了,但要受二炮丶科学院丶工业部丶计委丶革会联合领导。

他们各部门会派人来任你的副手,负责协调各方关系。

至于你,依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杨学斌点了点头:「好。」

李老有些意外,微微笑道:「你的反应有些出乎我的预料,看来你确实成长了。」

杨学斌笑了笑道:「只要上面能批准,且决定权在我手中,多些人配合,或许工作起来会更加轻松些,毕竟这次与以前都不相同。」

未来工程涉及面太广,时间更有可能长达十年。

如果没有人协助,他肯定忙不过来。

李老点了点头说道:「你能这麽想最好了,我也希望你能够明白,你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研者了,同时也是个领导,而且还是科学界的高级领导,更需要懂得统筹全局,下放权利,不要事事都要自己去做,那样你会累死的。」

杨学斌点头。

他当然也明白,不能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

但之前也是实在没办法,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光伏丶合成淀粉等,国内都缺乏相关人才,他不得不劳心劳力。

但未来工程中,无论是材料丶工具机,还是通讯方面,东大其实都拥有很不错的底子,技术积累并不薄弱,人才也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需要给出技术路线,统筹全局即可。

等各种新材料源源不断地涌现,高精度的数控工具机也完成了产业化生产,那接下来就能推广到整个工业体系,帮助工业体系升级了。

实际上,东大科研人员并不缺创意,只是受限于材料科学和工具机的加工能力,很多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机器都只能躺在技术室里。

杨学斌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完成材料科学丶高精度数控工具机的研究,然后再用六年的时间,完成工业体系的升级。

………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难度,不仅仅是对材料和仪器设备的考验,本身更是个浩大的工程,它需要在地下百米深处建造长达四十公里的环形隧道。

如此浩大的工程,杨学斌计划调用一万工程兵,争取在四年内完工。

因为四年的时间,材料丶高精度数控工具机丶4G技术也应该差不多搞定了,接下来就能定制各种相关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完成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了。

至于选址,就在离三大工业区不远的良湘镇。

随着选址确定,在拿到杨学斌给的施工图纸后,一万工程兵和各种工程设备纷纷进场,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

与此同时,杨学斌也建立了三大实验室,分别是材料实验室丶数控工具机实验室,以及通讯实验室,不过它们都存在于网上。

利用便捷的网际网路网络,杨学斌将全国各地的材料丶工具机丶通讯三大领域的研究所和工厂全部拉进来建了个大群,将相关的技术资料发给了他们。

他要做的,就是督促进度,以及在他们遇到瓶颈的时候进行指点。

但饶是如此,他也免不了全国各地的跑。

………

在杨学斌的统筹和指点下,东大数十万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各种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比如说金属材料,从采矿丶冶炼到深加工,都是全面的突破。

以首钢为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