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固态晶格电池的第一单(1 / 2)
第97章 固态晶格电池的第一单
接下来,一众厂商开始跟陆安讨价还价,大家都想把价格压一压。
比如雷布斯就表示,固态晶格电池刚刚出来,稳不稳定还是很大的未知数,风险还是很大的。
搞不好没成第一个吃螃蟹的,反而成为第一个炮灰巴拉巴拉。
不过陆安直接化身聊天终结者,一句话杀死比赛。
他直言不讳的表示,如果担心固态晶格电池是新技术新产品,觉得不稳,那就过几年等市场验证了再用就行。
这话让雷布斯等人当场无言以对,大家也发现了这个年轻人是真的霸道。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陆安确实有这个资本,要是自己搞出这麽牛掰丶这麽独步全球的电池技术来,可能比陆安还牛气。
随后,在场的那家新能源车厂商也询价了一番,搭载电动汽车的电池报价,一套的价格30万元人民币。
陆安报的这个价格同样是新能源车企无法承受的。
去年特斯拉上市的Model-S车型,更换整套电池组的费用约在12万至17万元人民币左右。
报价的30万,依然是按照1000Wh/kg能量密度来算的,不过陆安同样给新能源车安排了技术降级的「丐版」,其报价是15万到21万元,续航里程也能轻松突破1000公里,对比现在300公里的里程,已经是巨大的提升。
这个「丐版」确切的说算是「丐中丐」版本,因为1000Wh/kg版的固态晶格电池本就是3000Wh/kg版的「丐版」,再砍一刀,那不就是丐中丐版本了嘛。
15到21万的报价,对于那些20万到25万价格的新能源车肯定是承担不起。
只有价格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才能用得上,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价格都是三四十万,不过有国家补贴。
半小时后,这次见面也结束了。
元界智控并没有与任何一家下游厂商达成什麽合作协议,连订单意向都没有达成。
这在陆安意料之中。
一方面是价格不便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点,固态晶格电池是刚刚诞生的新兴技术,就算价格能接受,下游厂商也不敢上来就用。
多半还是要观望一段时间的,看看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然到时候出问题,产品大面积召回可就麻烦了,这对品牌的伤害是很大的。
下游厂商有这样的顾虑,站在他们的视角看待这事儿倒也没什麽毛病,你嘴上保证说可靠,他心理更多的是怀疑,毕竟没有人会说自己的东西不好。
但陆安也不着急,固态晶格电池他可以给其它各个行业的厂商供货,做它们的上游供货商。
如果没有人采购,也问题不大,军方的武装机器人会用到3000Wh/kg版本。
而民用版本有元界智控本身的产品支撑,比如正在开发的家政服务型机器人,以及未来的工业生产型机器人,固态晶格电池给公司自身的终端产品先用着就是了。
包括元界智控目前的仿生义肢机械臂丶机械腿,未来发布的新一代产品也会应用到民用版固态晶格电池。
……
在接下来的日子,来自产业下游的众多厂商先后到元界智控调研,基本都是奔着固态晶格电池来的。
能源科技的进步是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它能驱动很多行业领域迎来新变化。
那麽多的下游厂商纷纷扎堆前来元界智控调研,就是担心落后于时代。
电池技术领域已经长达几十年没有什麽重大突破了,固态晶格电池的横空出世,1000Wh/kg的能量密度。这对于各大行业来说都是相当炸裂的重磅消息,不只是电池领域。
广大吃瓜网友们也很关注,网上的一些营销号丶自媒体什麽的,已经开始吹嘘以后彻底告别边充电边玩手游的时代,手机充电一次能用1个月,固态晶格电池的出现能完美解决移动消费电子用户的电量不足的使用痛点。
不管是手机用户还是笔记本电脑用户,以后出门在外都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用,也不需要随身带个充电宝什麽的了。
元界智控现在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俨然成为了人们眼里的高科技大厂。
值得一提的是,那麽多的下游厂商来元界智控调研询价,真正签单达成实质合作的目前一个都没有。
都是过来先了解情况,没人敢吃第一个螃蟹。
因为固态晶格电池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下游厂商对此心中存疑,参考过往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出现,前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需要好些年的沉淀与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显然,下游的厂商的心思都是想让友商去当小白鼠探探路先,自己慢个一步,先观望观望。
然后都这麽想,也就没达成任何一单合作。
陆安肯定是不着急的,超级工厂还没有完工,距离投产还得要小半年的时间。
他也不担心固态晶格电池搞出来了没有厂商愿意用,元界智控更不会去求着下游厂商使用,因为公司自身就有终端产品销售,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布局。
除此之外,还有军方的采购保底。
比如军舰上都有蓄电池,作为应急电源或备用电源使用,即便是陆军的一些部门,很多电子设备也同样需要有应急电源或备用电源。
固态晶格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攀升了一个数量级,同等单位体积和重量下的1块固态晶格电池,相当于20块以上的传统蓄电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