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盛紘的为官之道(2 / 2)

加入书签

赵晗点点头,语重心长道:「是啊,顾侯粗中带细,文武双全,身为朕的长子,璟哥儿自当多学些本事在身。」

「顾侯已经不止一次在朕面前夸赞璟哥儿了,至于璋哥儿,自有华兰和乳母照料。」

「那就好,得知两位皇子安好,臣也能放下心来。」

盛语气恭谨,时不时用馀光打量着赵晗的面色,生怕自己有什麽失礼之处。

一番闲扯下来,盛手指不自觉的摩看衣角,片刻后。

他拱手道:「官家,臣能力平平,近来处理兵部诸事,总觉力不从心。」

「臣自请卸任兵部侍郎一职,领一闲职便足。」说罢,他悄悄警赵晗一眼,快速低下头,静静等待着回应。

盛长柏领着吏部考功司郎中一职,手握实权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父子皆盘踞要津,自己若不自请调任,用不了多久,只怕言官们就要开始递摺子弹劾了。

因此,昨夜在寿安堂和老太太商议一番后,二人一致认为,唯有他退一步,盛家才能长久安稳,长柏的路也可走得更稳,更能让赵晗对盛家放心。

对于盛的话,赵晗并不惊讶,以他的性子,迟早有这一天。

盛处事圆滑,面面俱到,擅长平衡协调。

他自己的为官之道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稳致仕,福泽家族。

因此,盛最适合干些操办典仪祭祀,与文官清流,宗室勋贵们打交道的事情。

像推行新政,改革旧制等得罪人的事宜,若交到他手中,很快就能变成一滩稀泥。

暗暗权衡片刻后,赵晗温声道:「既如此,朕也不好太过为难盛爱卿,太常寺少卿一职,不知盛爱卿可能胜任?」

盛闻言,当即抬眸看看赵晗。

太常寺掌宗庙祭祀丶礼乐等事务。

少卿为正四品,负责助助太常寺卿处理太常寺的大小事务,品级不低,实权有限。

只要按规矩办事,就很难犯下大错。

「谢官家厚爱,臣能够胜任。」盛深深一揖,原本有些紧张僵硬的肩膀顿时松弛了下来。

赵晗见状,眼下闪过一抹不着痕迹的笑意。

「盛爱卿不必拘束,太常寺虽不似兵部事务繁杂,却也关系着朝堂礼制,不可懈怠。

「臣遵旨!」盛神色郑重的开口应道。

赵晗又问:「家中老太太身体可还康健?」

「劳官家记挂,家母一切都好。」

待离开文华殿,盛脚步轻快,忙不迭回府将此事告知盛老太太。

庆云小心翼翼的捧着一盏热茶而来,低声道:「盛大人倒还真是晓得进退。」

赵晗接过热茶,微微一笑,「盛虽不是治世能臣,但却是个聪明人。」

与此同时,钱塘县,暖风融融,花香萦绕。

身着碧青色儒裙,身形略显稚嫩,但眉眼描画的尤为精致的宋引章一路小跑来到赵氏茶坊。

她坐在靠窗的木桌上,端起茶水一饮而尽,接着,握住赵盼儿的手,柳眉微燮,抬眸紧盯着她。

赵盼儿满眼好奇道:「引章,你这是怎麽了?怎麽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盼儿姐,出大事了!」

「引章,出什麽大事了?你倒是快说呀!」孙三娘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忍不住催促道。

在赵盼儿担忧的目光中。

宋引章片刻,轻声道:「今日县令郑大人特意来寻我,说官家钦点我去教坊司任琵琶色教头一职。」

「还说这是天大的恩典,让我莫要推辞,还让我寻机会在官家面前替他美言两句。」

「什麽?!」孙三娘惊呼一声。

赵盼儿一双清透勾人的美眸骤然一凝,柔声道:「引章,你虽擅弹奏琵琶,可从未出过钱塘,好端端为何会传到官家耳中?」

「起初我也好奇着,可郑大人说是勇毅侯府的徐大人在官家和几名朝中重臣面前,夸赞过我几句。」

「盼儿姐,我从未去过京城,我有些怕」说着,宋引章眼眶忍不住开始泛红。

赵盼儿在她身边坐下,用手帕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光。

「你去教坊司可比在乐营体面的多,以你在琵琶上的造诣,断不会什麽受委屈。」

「况且将来你所接触的都是些达官显贵,脱籍的机会也比在钱塘要多。」

「等得空,我和三娘还可去京城瞧瞧你。」

孙三娘附和道:「是啊,我和盼儿还没去过京城呢!」

宋引章抿了抿唇,「不许骗我,等我在京城安顿好,我就修书告诉你们。」

「盼儿姐,你在钱塘也是无亲无故,将来不如把茶坊开斗汴京去,总之今后我想离开京城,只怕是难了。」

赵盼儿轻叹一声,抬眼看向窗外河畔边摇曳的柳枝,一缕微风在此时迎面而来,吹起她鬓边的几缕碎发。

「傻斗头,以我手里这点积蓄,哪能在汴京开得起一间像样的茶坊,再等几龄吧。」

宋引章轻轻握着杯盏,沉吟片刻后,郑重道:「不用等几龄!」

「将来我在教坊司挣来的银两,全都一点点赞下来,留着开茶坊。」

赵盼儿闻言,莞尔一笑。

「你若真有这个想法,倒不如先给自己赞些嫁妆。」

宋引章摇摇头,「不能脱籍,哪能嫁去什麽好人家,我现在只想能和盼儿姐你在一起。」

赵盼儿抬手抚了抚她的脸颊,宽慰道:「将来在汴京若遇斗难处,尽管写信告诉我我还可帮你想想法子。」

「好!」宋引章应了一声,依偎在她柔软的怀中。

一连六七日过去,阳光正好,一队红袍内侍手持诏书,神变庄重的来斗积英巷盛府。

正堂内,盛家上下早已穿戴整齐,按照长幼依次肃立。

「门下,制日:太常寺少卿盛,品行端方,历官勤勉,素有贤名,朕心甚慰。

尔女盛氏正位中宫,淑慎持躬,亥育皇嫡二子,绵续宗桃,功在社稷。

朕念及亲亲之谊,推恩外戚,特封尔为魏国公,赐食邑三个户,魏国公府一座,以彰其教女之功,辅国之诚。」

守其谨守臣节,勉教亲族。

钦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