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淑儿这是也想做母亲了?(1 / 2)
第100章 淑儿这是也想做母亲了?
翌日朝会,垂拱殿内,赵祯迫不及待将喜得皇孙一事告知文武百官。
并着礼部拟旨,大赦天下,除十恶不赦者外,其馀囚犯皆减等发落。
韩章薛溥等一众为立储一事操碎心的大臣们,不禁喜极而泣。
一眨眼,皇子有了,皇孙也有了,纷纷高呼此乃社稷之福!
盛紘手持笏板,站在队列中,眼圈略有些乌青,小腿直打颤。
打昨日从彩环口中得知此事,他和王若弗激动的一夜不曾合眼。
华儿得天眷顾,为皇家诞下长子,这下地位便彻底稳固了。
他虽还只是个五品官,可自打赵晗身份明确。
莫说同僚,朝中紫袍大员们见了他都尤为客气,甚至还主动打起招呼。
眼下他心里头,像灌了蜜一般,暗自思肘着:自己在仕途上的目标也该提一提了。
什麽银青光禄大夫,三品荣休!
按如今这般,将来怎麽着也得混个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才是!
为皇孙取名一事,赵祯足足琢磨了四五日。
他属于太宗一脉,字辈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按规制,皇孙属于仲字辈。
可上古帝王与尊贵之人的名字都是单字,如尧丶舜丶禹丶启等。
即便后来加上姓氏还是以单字为主,如嬴政丶刘邦丶项羽丶韩信丶刘彻……
他当年给自己的几位皇子取名,便是以单字为主。
文华殿内,此时,只有赵祯与赵晗父子二人。
赵祯站在案前,思虑良久后,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间,一个「璟」字跃然纸上。
「过来瞧瞧这个字如何!」赵祯搁下笔,目光仍停留在纸上。
赵晗上前瞧了一眼后,温声道:「璟乃玉之光彩,既含玉石的坚贞,又有日月的辉光,倒是极为合适。」
赵祯微微颔首,「愿朕的皇孙,内有玉质,外沐清辉!」
「儿臣代璟哥儿,谢父皇赐名。」赵晗郑重行礼。
了结完心头大事,赵祯开始闲话家常起来。
只见他眉目舒展,轻声问道:「朕听闻盛家两个孩子,今年秋闱皆中了榜?」
「不错,盛家长子长柏,为人正直,打小便颇有外祖王老太师的风范。」
「次子长枫虽稍逊其兄,也有几分才气,兄弟二人秋闱能一同中榜,实属难得。」
赵祯点点头,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家风清正,方能教出这样的子弟。」
「明年殿试,朕倒要瞧瞧,他家长子是否真其外祖一般,有经世之才!」
赵晗微微一笑,「儿臣至今还不曾看过错人。」
——
九月十六,天朗气清,宜祭祀丶宜册命的大吉之日。
在礼部紧锣密鼓的筹备下,赵晗于今日入宗室玉牒,告祭太庙。
为给百官吃颗定心丸,赵祯早已拟好册立太子的圣旨。
毕竟自打兖王兵变后,朝野上下最盼望的便是此事。
寅时三刻,钟鼓齐鸣。
太庙朱门次第而开,礼官肃立,禁军执戟,仪仗绵延数里。
知大宗正事赵允让身着紫袍,双手捧着鎏金玉牒,缓步走向太庙正殿。
在礼部官员与数名宗室的见证下。
赵允让郑重开启玉牒匣,取出记载着赵氏皇族血脉的素绢。
只见他手持御赐紫毫,在赵祯一脉下,工整写道:长子,名晗,字承元,母敬惠贵妃胡氏,嘉佑四年九月十六日入玉牒。
接着,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赵晗头戴九旒冕,身着玄色衮服,缓步登上太庙丹墀。
香雾缭绕中,列祖列宗的神位肃穆庄严。
不多时,礼部尚书韩章朗声宣读圣旨:「门下,制曰」
「朕绍膺鸿绪,夙夜祗惧,皇长子赵晗,天资英睿,孝友温文,宜承大统。」
「今授以册宝,立为太子。尔其慎乃威仪,敬守典训,永固邦本,以副朕心!」
赵晗深吸一口气,恭谨行礼,双手接过圣旨与太子册宝,声音清朗而坚定。
「儿臣谨受册命,定不负父皇所托,不负江山所望!」
待礼成后,鼓乐大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