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养嘉多日 用在今时(2 / 2)

加入书签

「吴王殿下。」

对李从嘉行过礼后,呼延赞眼睛一转,憨声憨气地说道:

「王上正在议事。

他方才还说,等他议事完毕要与你一见。」

呼延赞并未说谎。

本来刚才赵德秀就要让呼延赞召李从嘉前来,不料被突如其来的一些庶务给阻拦。

至于呼延赞为何要特意在李从嘉提前这点,原因在于:

「从嘉为人,书生意气,先重视方可哄骗。」

作为赵德秀的贴身护卫,呼延赞曾听过赵德秀对李从嘉的私下看法。

果不其然,当李从嘉听到赵德秀亦有心见他后,脸上有着雀跃神色。

「无妨,吾就在殿外等等。」

雀跃之时,李从嘉竟都愿意冒寒相等。

然呼延赞却说道:

「吴王稍待,某入内通禀。」

说完这句话后,还不等李从嘉拒绝,呼延赞就转身进入殿中。

呼延赞进入殿中有一会后,他便出来说道:

「王上有请。」

话毕呼延赞就引着李从嘉朝殿内走去。

当李从嘉越过殿门时,他正与数位宋将擦肩而过。

几位宋将记得赵德秀的嘱咐,在离去前特意恶狠狠的瞪了李从嘉一眼。

李从嘉本就对诸多宋将,有着「如狼似虎」的忌惮看法。

突然间再被这麽一瞪,李从嘉的脸色显着的白了一下。

好在有着赵德秀弹压,宋将们还不至于对李从嘉,做出行为上的恶举。

在有惊无险进入殿中后,李从嘉见到了坐在主位上的赵德秀。

然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李从嘉察觉到赵德秀的脸色有些异常。

好奇之下,李从嘉踱步来到赵德秀身前。

还未等李从嘉行礼,赵德秀就先一步起身握住了他的手:

「册封典礼结束了吗?」

赵德秀如好友般出声询问。

面对赵德秀的询问,李从嘉有些伤感的点了点头。

「最迟后日,臣就要动身前往南昌府。」

李璟在南昌府,李从嘉归国后,肯定要先见一下他。

相对于李从嘉的伤感,赵德秀就有些开心了。

去南昌府好,赶紧回!

当然在面上,赵德秀不会将这心思表现出来。

赵德秀眼眸低垂,适当透露出些不舍,而后叹息道: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与重光,一同品鉴诗词。」

赵德秀此话一出,勾起了李从嘉心中的伤感。

李从嘉亦叹气道:

「我本醉心诗词,想着有朝一日能游遍山川名流,为后世留下佳作。

但生于皇室,身不由己,徒呼奈何。」

李从嘉不是在凡尔赛。

在尚不是储君时,李从嘉从未想过涉政,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呼朋引伴,游山玩水。

有点类似曹植。

按理说李从嘉非贤非长,南唐储君之位不该是他的。

但世事弄人,就在去年,李从嘉长兄太子李弘冀暴毙,天送储君之位给李从嘉。

从本心来说,李从嘉这段时日过的还挺开心。

跟着赵德秀从淮南至江陵,周游千里,再无政务骚扰,能一心精研诗词。

李从嘉伤感之馀,看向赵德秀。

在李从嘉的视角中,赵德秀与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在年纪轻轻时就要担负起国家重任

「若元英非被世务牵扯,想来早有佳作现世。」

先前为表示看重李从嘉,赵德秀让李从嘉私下里可称呼他的表字。

赵德秀一听这话,便知道情绪烘托的差不多了,该进行下一步了。

赵德秀引着李从嘉坐下,然后开口说道:

「历朝以来宗主与藩属之间,大义名分定下后,唯恐后世之君不能遵守,致使和平不再,兵戈再起。

本来宋唐之间,有吾与重光在,无此忧虑,两国之间可共享两世和平。

然世事变化太快,吾亦无法左右。」

赵德秀的话锋一转,让李从嘉有些意外。

从赵德秀的话中,李从嘉听出了一些危险的苗头。

「元英此话何意?」

听到李从嘉询问后,赵德秀脸带犹豫。

接着赵德秀似是觉得这件事始终瞒不住,方才斟酌着言语说道:

「方才有情报送来,说是周行逢欲派使者联络贵国,共同夹击我军。」

赵德秀话音一落,李从嘉脸色骤变。

他想起了刚才进殿时,众多宋将怒视他的一幕。

那时他心中还有不解,无缘无故为何释放恶意。

现听闻赵德秀的话后,李从嘉恍然大悟——宋唐要开战了?

一想到这一点可能,李从嘉就有些不寒而栗。

一直在观察着李从嘉神色的赵德秀,见李从嘉神色有变,立时接着说道:

「不管两军会不会再度开战,吾应许之事不会有变。

重光一定能回归江南。」

赵德秀这番话一落入李从嘉耳中,引得李从嘉感动不已。

未曾想到在这节骨眼上,赵德秀竟还愿意放他归国,果真是至诚之人。

然感动归感动,李从嘉心中的担忧情绪一点不曾减少。

在赵德秀身边的这段时日,李从嘉亲身体会过宋军的战斗力有多强。

更知道,每位宋将皆如猛兽般可怕。

为什麽要开战?

赵德秀的至诚让李从嘉认为,来日他与赵德秀齐齐登基后,宋唐两国间,是完全有可能维持数十年和平的。

和平,是弥足珍贵的!

触手可及的和平不要,非要挑起一场胜率不高的战争,身为南唐储君,李从嘉绝不答应。

当心中有所坚定后,李从嘉连忙起身对着赵德秀拜道:

「我军要参战一事,一定是周行逢释放出的假消息。

周行逢用心歹毒,想离间两国关系,还望太原王明鉴。」

李从嘉信誓旦旦,让赵德秀面色变得更加「犹豫」。

「重光之言,吾愿相信。

但,哎!

若这一事为真如何?」

见赵德秀顾虑未减,李从嘉正色道:

「吾归国后,此事必不成真!」

李从嘉声若洪钟,底气十足。

李从嘉的保证一出,赵德秀忍不住拍手赞道:

「江南储君风范,今日见矣!」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