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章 心若猛虎 亦嗅蔷薇(1 / 2)

加入书签

第121章 心若猛虎 亦嗅蔷薇

第二日潘美拿下江陵的喜讯,就传至赵德秀手中。

当孙光宪及高保寅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南平大势已去的他们,便一起劝降了荆门守军。

荆门丶江陵二城的相继收复,让南平国的军队,几乎全部处于宋军的控制下。

这意味着宋军全取南平三州国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且不会再遇到大的阻扰。

赵德秀在十月初,率领宋军从襄州南下,今宋军进入南平尚未半月。

短短时间,赵德秀便巧使计谋,为大宋几乎兵不血刃全取南平国土。

待这一成就传回汴京后,不知赵匡胤会如何高兴。

日后之事暂不知晓,现在对赵德秀来说,重要的是安抚住南平国内士民人心。

两日后,赵德秀率军抵达江陵城外。

推测出赵德秀莅临的大概时间后,潘美早早等在城门外迎接。

待赵德秀刚驾马来到江陵城下,潘美就带着几位将领来到马下:

「末将拜见王上!」

当潘美行过礼后,赵德秀就从马上跃下。

赵德秀亲手扶起潘美,口中带着赞许说道:

「向天下人昭示吾之信义的,是仲询你呀!」

赵德秀之所以会有这番赞许,在于自宋军控制全城后,潘美严守他的军令。

宋军在江陵城中,一不扰民,二不劫库,军纪严明,当的起王师之称。

赵德秀想尽快稳定住南平人心,而宋军在江陵城内的所作所为,为他后续的一系列举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赵德秀的赞许,潘美面露谦虚愧不敢当。

而后潘美向赵德秀汇报了一件事:

「高氏及党羽全族,暂被关押在王府中,等着王上的发落。」

见潘美提起这事,赵德秀身后的高保寅身躯一颤。

赵德秀是许诺过不杀他,但从未说过会放过他的族人。

亲情所系,让高保寅很想开口求情。

可一想到诸多前例,高保寅就明智的闭上了嘴。

甚至为保自身性命,高保寅还想改姓,彻底与高氏一族脱离干系。

潘美禀报后,就小心地观察着赵德秀的神色。

在潘美心里,他是希望赵德秀能对高氏一族及其党羽网开一面的。

观察后,潘美并未探察到赵德秀的心思。

赵德秀不置可否,或许在他心中,那数百人早已经是死人。

「带吾去王府。」

说完这句话后,赵德秀翻身上马,在潘美的引路下,缓缓朝着南平王府踏去。

在路途中,赵德秀想起了先前的一件事。

率军屯驻襄州时,赵德秀曾上书问过赵匡胤,若能顺利灭国,那亡国之君及其宗族该如何处置。

这等大事,赵德秀自是不能单独决断。

本以为赵匡胤在回书中,会明确说出他的决定,没想到的是:

「身为三军统帅,常须临机决断。若事事奏问,于国何益?

你且为之,朕自观之。」

想起赵匡胤的回话,赵德秀淡淡一笑。

现在老爹的考察,是半分掩饰都不想给。

不过既然老爹肯放权,那他就按自身想法施为一番。

想着想着,赵德秀就驱马来到了王府外。

下马刚进入王府未多久,赵德秀就见到了狼狈不堪的众多俘虏。

躺倒在地的众多俘虏,被一串串锁链束缚着,宛若一块块摆在砧板上的肉。

赵德秀刚来到场中,周围看守的宋军,就纷纷向赵德秀行礼。

宋军的这一举动,让高保勖知道了赵德秀的身份,这让他脸露激动。

他拖着沉重的锁链,一步步在地上艰难的移动身体,然还未移出多远,一柄利刃就架在了他的头上。

这柄利刃止住了高保勖的前行,亦让高保勖颤声哭喊起来:

「太原王,草民知罪,草民知罪呀!」

数日的关押,让高保勖早将过往抛到脑后。

什麽南平王,现在他只是一个祈求活命的「卑贱之民」。

而在赵德秀的威仪面前,高保勖竟都不敢直接喊出「饶命」二字。

他口中一味认罪,奢求着能唤起赵德秀的些许善心。

高保勖一哭喊,场间数百人都意识到,能决定他们命运的人已到来。

于是乎片刻后,数百声响亮的求饶声齐齐响起,震得崔翰丶李汉琼等将不厌其烦。

下一刻场间宋军除却潘美等少数几人外,大多都抽出腰间兵刃指向俘虏们以示震慑。

在诸多明晃晃刀刃的震慑下,场间哭声渐止,只剩下抑制不住的细微抽泣声。

望着场间的男女老少,赵德秀目光流转间,最后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位孩童身上。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赵德秀,他们见赵德秀的目光,被一位细皮嫩肉的孩童吸引,许多人的心中出现了一种猜想:

「听说有的达官贵人,就偏好玩弄稚童.」

这一猜想一出现,抱着那位孩童的母亲,顿时面露绝望。

众人不知道的是,吸引赵德秀的是那位孩童手中的拨浪鼓。

想来由于宋军突袭太快,在这位孩童被抓的上一刻,他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

拨浪鼓除去是玩具外,还是太平时常见的宫廷乐器。

赵德秀想杀这数百人很简单,单凭「高保勖僭越称王」这一条罪名,高氏一族以及他们的拥护者,就得被杀得乾乾净净。

赵德秀一个眼神示意,呼延赞就上前将那位孩童抱起。

见心中的猜想似在逐步成真,那位孩童的母亲,不敢阻拦,只能悲痛的瘫软在地。

至于其他人,面上更满布死灰之色,尽皆惊惧的垂下了头。

赵德秀连孩童都不放过,怎会放过他们?

当孩童被呼延赞抱至身前后,赵德秀伸出手,从那孩童手中拿走了拨浪鼓。

很快拨浪鼓撞击的清脆声,就在众人耳中响起。

在赵德秀玩弄着手中拨浪鼓时,赵德秀轻声对那位孩童说道:

「你的拨浪鼓,我收走了,但我不白要。

你的命,我还给你。」

听到这句话后,孩童瞪大了双眼,他口中的抽泣声渐渐停止。

让呼延赞将孩童放下后,在象徵安宁的鼓声中,一道询问声骤然响起:

「高继冲何在?」

在赵德秀的询问下,早有准备的李汉琼直接上前将一位年轻人给拖了出来。

这人就是高继冲,是高保融长子。

他便是赵德秀口中,南平国正统的传承者。

看着吓得满面苍白的高继冲,赵德秀高声说道:

「高氏一族,守土有功。

孤会上表陛下,让你承袭荆南节度使一职。」

南平王,是一定要消失的。

然高氏一族世袭的荆南节度使,倒不妨给高继冲。

当众多俘虏都以为自身必死时,他们却听到了这麽一番话,这直接让他们惊喜的抬起头。

在身上重新汇聚起数百道求生的目光后,赵德秀朗声道:

「除却高保勖外,汝等皆无罪。

高氏一族,迁往襄州。

非高氏一族者,全都放归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