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殿帅报捷,这便是储君排面!(2 / 2)
好在高平城高池厚,加上与城外李军大营形成椅角之势,这才让李筠得以顺利抵抗住宋军的数次猛攻。
今日的猛攻刚刚结束。
领兵回营的石守信,一踏入营垒中就见到慕容延钊向他走过来。
慕容延钊在身前站定后,石守信摘下头盔,露出了前几日被流矢划破的脸颊。
石守信能成为殿前副都点检,靠的可不仅是深通上意。
早在周太祖时期,石守信就以勇猛善战闻名于中原。
自赵匡胤下达进攻命令后,石守信便自告奋勇,亲率大军数次发起冲锋。
「他奶奶的,这乌龟壳可真硬!」
在好兄弟面前,石守信直接骂出了口。
慕容延钊能理解石守信的心情。
高平,是泽州诸县中城防最坚固的一座,
因高平坐落于丹水中游,是河东至中原最重要的一条粮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刘入侵中原时,优先要夺取的,便是这座城,
理解完石守信后,慕容延钊开口说道:「不如明日换王全斌领兵,你好好休息一日。」
王全斌是近年来禁军中,声名颇盛的一名将领。
慕容延钊本是一番好意,不料石守信听完后,满脸不乐意。
「换他作甚,他就懂得巴结...」
意识到那人身份不同于常人,石守信连忙止住了后半句话。
砸巴了几下嘴巴后,石守信转而愤慨道:
「都怪那贼子刘钧。
我军讨灭叛逆,他非要派刘继业横插一脚。
要不是有他那数万汉军来援,郡侯早有可能拿下上党。」
旁人不知赵匡胤为何改变战术,石守信还能不知道吗?
在得知刘继业率军南下的消息后,赵匡胤认为赵德秀拿下上党,已是不大可能的事。
这一点判断下,赵匡胤命大军猛攻,实属正常选择。
相较于石守信的愤慨,慕容延钊倒显得镇定许多。
「都侯虽有军略天赋,然到底年纪尚轻。
郡侯能为我们拖住北汉援兵,已实属不易。
尽管这段时日猛攻未取得进展,然再坚固的城,终有破碎的那一日。
我军实力在叛军之上,攻下高平是迟早的事。」
慕容延钊的判断,石守信是认同的。
然石守信还是有些不甘心:
「要是郡侯能拿下上党,那该多好。」
在诸多赵匡胤的禁军兄弟中,石守信对赵德秀的支持是最毫不掩饰的。
这一态度,源于石守信对赵匡胤的了解,还源于赵德秀与石保兴的交情。
石保兴是石守信的长子,自小与赵德秀一同玩到大。
石守信的感慨,引得慕容延钊伸手晃了晃他期待的眼睛。
「石大嘴,别想..」
「等等。」
二人之间情如兄弟,当下又无外人在,慕容延钊叫起了石守信的绰号。
五代军中,将领拥有绰号是很常见的事。
而慕容延钊的「想太多」还未说出口,就被石守信所止住。
站在营门口的石守信,见到一人在斥候的引领下朝着营内走来。
眼尖的石守信,认出了那人正是上次为赵德秀送军报的吕端。
认出来人后,石守信连下令斥候队长将吕端先带过来。
眼见禁军两位最高统帅都在那处,斥候队长哪敢迟疑。
再将吕端带到石守信身前后,斥候队长就被斥退。
等周围无旁人后,石守信连忙问吕端道:
「是不是路州战局,有新的变化了?」
石守信认为,若路州局势无新一步的变化,赵德秀没必要再派吕端前来。
石守信满眼期待。
吕端是认识石守信与慕容延钊的。
迎着石守信的期待目光,吕端难掩笑意,他朗声道:
「数万汉军全军覆没,路州全境已被郡侯收复。」
一听这消息,正在抚须的慕容延钊一个不小心,重重的拽住了浓密胡须。
而石守信则是在陷入震惊中后,又很快醒悟过来。
「你说的是真的?」
因吕端说的事过于惊异,在爆发前,石守信打算先再确认下。
面对石守信的怀疑,吕端信誓旦旦道:
「谎报军报,是诛族之罪,端岂敢犯!」
见吕端拿出九族担保,石守信再无任何怀疑。
下一刻,一阵爽快的大笑声,从石守信的口中爆发出:
「哈哈哈!
一战定太行,一战定太行呀!」
石守信一边大笑,一边伸出手,亦如慕容延钊方才一般,在他充满惊叹的眼前晃了晃。
「郡侯大胜!郡侯大胜!」
石守信一边晃,一边重复的说着这句话。
石守信的行为,充满了瑟。
可谁叫他押中宝了呢?
而很快的,石守信觉得光在慕容延钊面前瑟不够。
在吕端还未反应过来时,一双大手猛地拉住他朝着赵匡胤的御帐奔去。
石守信一边跑,一边大声叫道:
「汉军全军覆没,郡侯大获全胜!」
「路州尽皆臣服,李筠死期已到!」
石守信一路上的高呼声,渐渐将整座宋军大营惊动。
石守信为何有绰号叫石大嘴,就是因为他嗓门大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