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上党兵变(2 / 2)
旁人跟着赵德秀出生入死,为的难道是志向吗?
志向不是不能谈,但要在让人吃饱喝足的基础上。
而相比所谓的「爱兵如子」,让人家实实在在享受到利益才是关键。
宛若汉之名将霍去病,他对下属的态度根本称不上好。
但霍去病的下属,对他可谓是忠心耿耿。
根本原因就在于,跟着霍去病是真的能飞黄腾达。
当看完卢多逊草拟的军报后,赵德秀当众指出了不足:
「众将的功劳,你是大多提到了。
可我军北进后,留守壶关的千馀控鹤军亦是有功的。
若无那千馀儿郎日夜恪守我军后路,我又岂能无后顾之忧一路北进?」
当赵德秀指出这点后,周围听到这番话的控鹤军,都对赵德秀感激万分。
郡侯连留守的同袍都记得,自己还有什麽好担忧的呢?
一时间周围兵士看向赵德秀的目光中,充满了愿意为他效死的激动目光。
被当众指出不足,卢多逊的脸上却一直挂着止不住的笑意。
一想起伏牛山那两根大树上的字,是他亲笔所题,卢多逊就在时常畅想着名扬天下的那日。
若不是跟着郡侯,他哪会有这一日!
被郡侯指点两句又如何,卢多逊甘之如饴。
在赵德秀与众臣其乐融融之时,田重进脸色激动的来到赵德秀身前禀报导:
「郡侯,上党城大开,遣人请降!」
一听到这话,赵德秀脸上露出笑意。
他手捧军报顾谓卢多逊道:
「李守节一日而降,如此迅速。
彼之速降,恐要为难卿。
这封军报要重写咯!」
赵德秀这话,引得身后众臣开怀大笑起来。
真是越来越有奔头啦!
在众臣愉悦的笑声中,赵德秀手指上党城:
「诸君,与吾一同受降!」
地上残留的铁链拖拽痕迹还未消散,上党城门的吊桥就已落下。
守城主将李守节,领着十数位将领,皆背负荆条,正齐刷刷跪在城外。
在上党守城诸将背后,是已然洞开的城。
上党诸将并未等待太久,在出城约半个时辰后,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就在他们身前响起。
骏马的嘶鸣声,在他们身前十数步外陡然停止,接着便有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传来。
因尽皆微低着头,诸将看不清来者是谁。
而在不清楚赵德秀的后续处置前,方才还在城内威逼李守节的诸将,哪敢轻易抬头显示不敬。
面对弱者就硬,面对强者就软,向来是五代将士的宝贵生存法则。
那阵脚步声,在李守节身前陡然停止。
接着上党诸将就听到了一阵温润的声音:
「诸位义士,快快请起。」
说着李守节的身体就被一双宽厚的手扶起。
有了这句话,其他将领才渐渐抬头看去。
而这一刻站在他们身前的,除去赵德秀外还有何人?
若说方才城下的赵德秀,像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那麽当下的他,更像和煦温暖的春风。
扶起李守节后,赵德秀亲手解下了他背后的荆条。
「吾说过,若诸位义士能开城迎王师,吾定既往不咎。
罪责皆免,何须负荆?」
说完后,赵德秀将手中的荆条地扔在了地上。
荆条落地那一刻,上党诸将心中悬着的那颗大石头亦同时落地。
赵德秀对李守节都这麽宽仁,更不必说他们了。
本以为必死的李守节,在赵德秀的开释举动下,忍不住感动涕零。
「殿下,这是潞州各城的户籍丶钱粮等册书。」
既决定献城投降,李守节自然毫无保留。
赵德秀对李守节的表现很满意。
「你放心,我军入城后,会封存城内府库。
城内诸民居,我军亦不会骚扰。」
赵德秀此话一出,上党诸将纷纷露出喜意。
投降之后,他们心中还有着两点隐忧。
一点是赵德秀会食言,一点宋军入城后会侵夺他们的利益。
毕竟作为失败方,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宋军的战利品。
换做以往惯例,攻城队伍入城后,总得大肆劫掠一番。
本来许多将领在心中都做好了,要好好出一番血的准备,没想到赵德秀竟一改五代陋习。
赵德秀的保证,让上党诸将对大宋的归属感蹭蹭上涨。
等做完两番保证后,赵德秀继续说道:
「上党已定,休养生息是第一要务。
我军入城后,还望诸君配合。
若有人敢在人心动荡之际,有违军纪,我定斩之!
这一条严令,潞州各县须一同遵守。「
赵德秀的话,让上党诸将脸色尽皆肃然。
施恩过后,自是要立威。
上党城内的各位将领,大多与潞州诸县有着瓜葛,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赵德秀接下来稳定潞州局势有着很大的裨益。
赵德秀语气坚晃,不容置疑。
而在大败汉军之威的加持下,上党诸将又岂敢对赵德秀有异议?
「臣等遵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