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份额分配天上掉馅饼,简直血赚!((2 / 2)
「科幻题材的特殊性大家都清楚,国内虽然能完成部分取景和实拍,但后期特效必须送到好莱坞去做,所以2亿美元的预算不仅一分不能少,后续根据特效复杂度,说不定还得追加……」
话音刚落,其他人都低头翻着项目书,盘算着投入与风险。
唯独韩三坪眼睛亮得吓人!
没办法,他就偏爱这种「大投入丶大制作」的项目,花钱越多他越兴奋。
没等别人开口,他先拍了桌子:「中影先拿20%!资源我来协调,北影厂所有人手都能调动,从取景审批到设备支持,一路给你开绿灯,绝不耽误进度……」
3个多亿人民币的资金说拿就拿,国企老大哥的底气展露无遗。
吕睿心里除了佩服丶还是佩服。
可没等韩三坪把话说完,旁边的任忠伦就插了嘴:「上影也能拿20%!《环太平洋》要拍海洋丶拍机甲,上海周边的港口丶工业区我来协调,保证取景顺利。
还有机器人丶怪兽的设计,我让上海美院的教授团队来帮忙,绝对能出精品……」
「两位,」吕睿哭笑不得地抬手打断,「我知道中影和上影资金实力雄厚,但20%的份额实在太多了,最多只能给10%。
这个项目需要多方面支持,我还得拉更多资方进场,整合资源才好推进。」
韩三坪和任忠伦对视一眼,倒也没过多纠结,径直点头应了下来。
对他们而言,这笔投资的盈利与否其实是次要的。
毕竟能参与到国内首部2亿美元科幻巨制中,无论是对影视行业的推动,还是对自身政绩的加成,都比单纯赚钱更有价值。
10%的份额,足够达成这个目标了。
西影这边,张丕明脸色有些为难。
毕竟西影近几年资金紧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流动资金实在是少的可怜。
但错过这个项目又实在是太可惜了。
能跟睿视界搭桥牵线十分不容易,现在要是断了合作,日后想上船又得费不少功夫。
想到这,张丕明最后还是咬牙拍板道:「西影拿5%吧,西安周边的外景地我们能全力协调,也能出些经验丰富的场务人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真要是全力以赴,西影还是可以掏出不少好东西的。
他这边话音刚落,叶宁则另辟蹊径:「我们目前没法投入太多资金,但万达正在推进IMAX巨幕计划,未来全国的IMAX影厅都可以优先给《环太平洋》排片。
另外,院线端的宣传资源我们也能全包,只求换5%的份额。」
吕睿欣然应允。
万达眼下的院线资源对电影后期票房至关重要,这笔交换很值。
电影预计后半年开拍,等到了上映的时候,至少也到08年以后了。
到那时,万达能提供的帮助绝对远大于现在。
只不过,会议室里此时却是有人得意有人愁。
博纳早前因为与睿视界在合作上闹了分歧,早已被彻底踢出局,连参与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英煌那边乾脆没凑过来,大概是觉得2亿美元的项目根本不是他们能碰的。
眼下只要把《新世界》给拍好,其他的都好说。
唯独董评坐在角落,脸上满是无奈。
他倒是有心拿份额,可这些年他赖以生存的港台资源优势,随着睿视界的崛起,已经越来越派不上用场了。
其他无论是好莱坞特效团队的对接,还是国内取景的协调,睿视界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他帮忙。
所以,他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望而兴叹。
除了他以外,王常田自始至终也都没怎麽说话,但却始终目光炯炯地盯着吕睿。
没人知道,他心里早有定计。
今天这份额,他是非拿不可,而且还要不低于中影和上影!
等其他资方陆续离开后,王常田没急着走,而是径直跟着吕睿进了办公室。
「王董,还有事?」
吕睿刚在办公桌后坐下,就见王常田站在对面,神色比刚才在会议室里更显郑重。
「吕董,我想跟你单独商量件事。」王常田没绕圈子,开门见山。
吕睿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慢慢说。」
他心里隐约有些猜测,应该还是为了《环太平洋》的份额。
毕竟刚才在会议上,王常田可是一直都没开口提条件。
但他却没料到,王常田接下来的话会如此直接。
坐下后,他直接来了一出狮子大开口:「吕董,《环太平洋》的项目,光线想拿10%的份额。」
「10%?」
吕睿微微皱眉,心里有些诧异。
光线这些年在地面电视台的宣传渠道确实强势,全国几百家地方电视台的影视剧GG投放丶预告片宣发,几乎能做到全覆盖,这对《环太平洋》的前期预热很有帮助。
但即便如此,用宣传资源换10%的份额,还是有些不够。
10%对应2000万美元,约合1.6亿人民币,单靠宣传渠道,撑不起这个价。
他原本的想法是给光线5%的投资份额,再让他们负责部分地面宣传,这样才算是等价交换。
可没等吕睿把话说出口,王常田却话锋一转,语气笃定:「宣传资源是附加条件,我主要是想用光线传媒10%的股份来换这10%的份额。」
「什麽?」
吕睿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诧异更盛。
2006年的光线传媒,虽说还没上市,但发展势头却正猛。
不仅地面电视宣传渠道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旗下的《娱乐现场》等娱乐节目覆盖全国,每年还能靠发行电视剧赚不少钱,是业内公认的「现金流奶牛」。
这样一家运营良好丶不缺钱也不缺资源的公司,王常田居然愿意拿出10%的股份来换一个电影项目的份额?
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他在心里飞快盘算起来。
当初投资华宜,更多的是看中其经纪业务和行业人脉,算是「短期套利」的考量,以后说不定还能靠股份赚笔差价。
反正最后那8%的股份肯定是要全部脱手的,不然就要砸到手里。
可投资光线却不一样。
光线的地面电视台渠道是「独门武器」,未来不管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都离不开宣传。
要是能持有光线10%的股份,相当于把一条前景极好的宣传渠道牢牢攥在了手里。
这绝对是一劳永逸丶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实吕睿早前也动过投资光线的念头,可光线一直运营稳定,既不融资也不扩股,他总不能贸然上门说「我要入股」吧?
那样太容易引起反感,反而还有可能坏了双方关系。
没成想,王常田今天居然主动提了出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怎麽会想到用股份换份额?」吕睿压下心里的激动,尽量平静地问道。
王常田倒是坦诚,叹了口气道:「光线之前一直在做电视和发行,电影这块始终是短板。
现在影视行业越来越看重『投资+制作+发行』的全链条,所以我想借《环太平洋》这个项目,正式进军电影圈,也算是给公司找个新的增长点。」
说到这里,他看向吕睿的目光带着几分恳切:「睿视界在电影制作上的实力有目共睹,跟你合作,我心里踏实,也能少走些弯路。
如果可以达成同盟合作,以后在电影圈有什麽不懂的,还望吕董多多提携。」
原来如此!
吕睿心里了然,王常田这是想借《环太平洋》的热度「搭车」,既拿到大项目的份额,又能跟睿视界绑定,为光线的电影业务铺路……
很显然,这是一步「求稳」的棋。
他当即笑了起来,主动伸出手:「王董这话太客气了,『提携』谈不上,以后咱们就是合作夥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10%的股份换《环太平洋》10%的份额,这事儿,我答应了!」
王常田见他应允,也松了口气:「那我就先谢过吕董了,后续的股份转让协议,我会让法务尽快跟你对接。」
有了睿视界这个稳定可靠的合作夥伴,光线接下来的前景绝对比眼下还要晴朗。
王常田已经想好了,等忙完这段时间就做个计划书出来,让吕睿帮忙提提意见。
既然成了自家人,他总该不会藏私了吧?
半个多小时后,王常田起身告辞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吕睿心里满是畅快。
不仅搞定了《环太平洋》的份额分配,还意外拿到了光线的股份,这波操作简直血赚!
至此,45%的份额便分了出去。
吕睿准备给睿视界留25%。
至于剩下的30%,得给瑞兴影业留一份,还有两份则用来吸纳其他国外资方。
这个项目注定是要做成中外合拍片的,除了国内演员,国外演员自然也少不了。
有了国外资方支持,后续宣传丶发行方面,也可以获得一些加成。
而在正式动身出国「忽悠」海外投资人前,吕睿首先敲定了《环太平洋》的前期筹备章程。
中影这边出力最大。
涉及文化审批丶外景地协调丶特殊设备调用这些需要对接有关部门的事,韩三坪承诺将全程负责丶亲自去跑。
他之所以这麽热情,主要还是这部片子对国内市场的意义太大了!
一方面能填补华语电影硬核科幻的空白,另一方面还能带动技术丶道具丶后期制作等上下游产业,乃至于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
基于此,按吕睿的判断,有关部门大概率会一路给他开绿灯。
毕竟《环太平洋》的体量和意义,早已超出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已经算得上是「行业标杆级」项目了!
与此同时,在章程细节逐一敲定的同时,吕睿还又通过官方媒体,正式公布了《环太平洋》的演员选角要求。
不出意外,消息一出,整个内娱再次陷入了轰动!
十分巧合的是,周星池竟然也跟着一起凑了上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