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禅(2 / 2)
另外,封禅仪礼繁琐,还没有共识,有些细节该留,还是弃置不用,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在秦始皇帝时,为了封禅大典,就仪礼的讨论,秦廷群臣争论了数年。
以上君一统华夏之功,泰山封禅那是给泰山增加荣耀去了,上君的法理丶地位,根本无可撼动,刘氏君主对关东又没有什麽执念,况且高皇帝就是出自关东,没有什麽发泄报复的,泰山什麽都给不了上君。
「相国,此言差……」
张汤立刻就要争辩,泰山给不了上君什麽,封禅泰山的上君却可以给他们很多啊。
话才开头,便能公孙弘打断,颇有深意道:「你们得到的够多了。」
闻言。
张汤一怔,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大汉朝制丶军制在改变,但那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不少弊端在纠正中,有功无赏的情况,确实存在。
不过,上君通过其他方式给予了补偿,很多时候,是「过赏」。
赏与罚,是人君的权力,多了,少了,人臣都会生出异心。
赏少了,罚多了,臣恐君,会疏离。
赏多了,罚少了,臣欺君,会贪婪。
平衡之道,存乎一心。
上君认为惩罚是可怜的手段,用不惯,所以大汉朝廷中,臣子得赏远比罚多,简单说,绝大多数朝臣的地位和得到的赏赐,都超过了自己本该得到的。
丞相府注意到,包括太子宫卿在内,两朝官吏日渐「骄纵」。
甚至南北军方面,一些将军显露出骄悍姿态,只是在卫青和霍去病压制下,不敢有太过分的举动。
成为大汉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去病,有权力也敢于手刃不法将校,完全没有情面可讲。
一人一剑,往那一站,就能让整个大汉帝国数十万大军敬若神明。
朝廷里没有这样的人,公孙弘觉得自己年轻二十岁或许可以,如今是真不行了,而看似凶狠的张汤,以及绣衣直指御史,说白了就是一把刀,吓唬吓唬一般朝臣可以,想震慑两朝王公大臣不能动弹就不行了,而且,习惯任用酷吏的张汤,始终没有利用手中权力把自己彻底洗乾净。
绣衣直指御史中,有一批张汤喜欢丶能干的酷吏藏匿其中。
法吏,一身血腥味却不自知,怎麽可能登上人臣大位。
刀,也要有心。
公孙弘摇头,转望向刘据,恭声道:「上君,太庙祭祖之事,臣这就回丞相府安排,其他的事,臣也会做,定不负上君之望!」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