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楚臣(2 / 2)

加入书签

没有什麽烟火气,只有无尽的杀意。

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项羽死后,不久就归属了大汉,高祖皇帝下令所有项羽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羽时都要直呼其名「项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

高祖皇帝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自此,郑君再不入汉廷为官,死于孝文帝年间。

时人曰:「忠义」。

上君从法理上否定了郑家是汉臣。

不论是郑君,亦或者坐上主爵都尉的郑当时,以及整个郑家,都不再是汉臣。

楚霸王墓就在谷城,葬身谷城,「楚臣」之名,将贯穿郑氏始终,万劫不复。

中丶外两朝公卿丶将军丶列侯丶宗室大臣的冷汗瞬下。

「上君!」

郑当时知道生死只在一线之间,跪倒在地,泣声道:「臣可死,天下不能乱啊!

您主少国疑,陛下困于南阳,万一关东群盗起了歹心,挟天子以令汉家,转眼就是一场大乱。

要将来关东盗情平息,臣愿意自裁谢罪!」

叩首之声,响彻大殿。

郑当时仰起渗血的额头,啼血之鸣道:「冠军侯霍去病丶强弩校尉路博德北征南战,已携大军离朝,万一丶万一,关东发生不可言的大事,群盗叩关函谷,再来一场秦末之乱,关中一马平川,长安城可以朝发夕至,到了那个时候,大好的局面,我汉家的江山社稷,又要一团糟啊,上君!」

「百姓似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据望着闻听郑当时之言而有异动的臣子,年幼的龙吟很轻,却是那样的不容置疑,「水覆了舟,那便是百姓淹没了朝廷,古往今来,无数末代君主溺死于民海,秦廷如此,夏商周亦如此,我大汉亦无不可。

民情如火如荼,如果这也叫大好的局面,寡人以为,大汉不妨就此而亡。」

年少上君的气魄。

震惊了两朝官吏。

宁弃汉廷,不伤百姓分毫,恍惚之间,群臣像是看到了孝文帝再世,心神一凛。

「封锁进出关中的道路,派军镇压活不下去的百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诚心,也永远不会是寡人的选择。」

刘据凝望着郑当时,慢慢说道:「南巡队伍不会撤回,哪怕我的父皇龙驭归天,也要死在解决问题的路上,而不该像个懦夫一般,狼狈逃回关中,欺骗自己,欺骗世人,太平盛世丶天下昌盛,寡人做如是想,寡人的父皇必然也做如是想。」

陛下成了上君解决民情的诚意?

中丶外两朝朝臣神情有了微妙的变化,陛下肯定不是懦夫,但也绝对不想现世下龙驭归天,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做选择,以他们的了解,陛下必定更想活着。

上君的话,却封死了陛下的这个选择,如果不想身后与桀丶纣齐名,就不能撤回南巡队伍,哪怕死在出巡的路上。

上君慷了陛下之慨!

这就是坐镇长安城丶未央宫的话语权,在陛下不知道的时候,就代替陛下做出了决定。

「上君,臣以为……」郑当时知道陛下绝不是上君口中那般大公为私,亲民近民,宁死弥补从前过去的人,争辩之声再起。

刘据却不打算再让他说下去,皇帝的昏庸能衬托臣子的清直,反之,臣子的残忍也能衬托君主的仁恕之心,接下来,就要该臣子的性命,来证明君主解决问题的决心。

「拉下去,诛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