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八章 同产(1 / 2)

加入书签

第108章 同产

密诏之下。

廷尉卿边通找上了御史大夫张汤。

卫氏外戚,是上君的母族,牵一发而动全身,边通原是丞相府长史,不是酷吏出身,懂政治,不懂酷吏,更加不懂酷吏政治。

以人言,就是不知道该怎麽做,又不知道到什麽样的程度收手,君心的揣摩功底还没修炼到家。

张汤也在犹豫。

大汉外戚之所以能在朝廷政治结构中与功臣丶宗室鼎足而三,这与时下社会的母系遗风有很大的关系。

大汉非常重视母权和妻权,这是春秋遗风的影响,有个值得细思的例子,本朝高祖皇帝之母刘媪,传说是在野外小憩时遇蛟龙俯其上,人神野合而孕,刘太公当时出来寻妻,亲眼看见了这一幕。

所谓「不凡之子,必有奇生」,高祖皇帝建立大汉,登基为帝,后来之人肯定要为其神化。

可是,从人的视角观察,这还暗示了高祖皇帝的孕育之事,其父亲刘太公是个「旁观者」。

不去想人伦的问题,但从大汉开国,刘氏皇室的祖先神体系就得以确定了。

「神和人」,「女和男」两个体系并行。

其世系合于上古「无父的先妣始祖『神母』体系」,母亲角色的重要性远超后人的想像。

这便是「同产」。

今时今日,同产主要指同母的兄弟姊妹,以与同父不同母的子女亲属区分。

同母者即为宗亲!

这也是太史令司马谈把孝景帝除刘彻以外的十三个儿子按照不同的生母分为「五宗」的真正原因,子从母族,非从父族,此乃大汉旧俗。

母亲的角色如此重要,也使舅舅在亲属关系中获得很大的权威与权力,大汉社会之上,普遍视舅如父丶称甥为儿。

通俗点讲,父亲可能不是真的父亲,但母亲一定是母亲。

虽然儒家的公羊学在成为显学后,在改风易俗,但是,大汉至今保有先秦母系遗风,刘氏皇室亦深受此时代风气的影响。

张汤本来是想对卫氏外戚,在卫媪以下,按同母同父同律法,施轻律,同母异父同律法,施重律。

但又觉得不对。

卫媪有七个孩子,长女卫君孺丶次女卫少儿丶三女卫子夫和长子卫长君,这是与卫太公所生的,可以说是上君的纯正亲戚。

而次子卫青,三子卫步,四子卫广,是卫媪与平阳小吏郑季所生,冒用的卫氏,血缘便杂了些。

以风俗论轻重,卫君孺丶卫少儿丶卫长君及子孙要从轻发落,卫青丶卫步丶卫广及子要从重论处。

可是,卫氏外戚之祸,大多与卫君孺丶卫少儿丶卫长君方面有关,卫青丶卫步丶卫广方面及子多为轻罪甚至是无罪。

童年的卑贱,让卫青丶卫步丶卫广在贵为国戚时,仍不会恃宠骄横,诚惶诚恐感恩苍天之馀,行为举止不说谨小慎微,但也会多思多想,可不可以,应不应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