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 大义(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大义

丞相公孙弘觐见时。

正听见诏令张汤为御史大夫,进三公之位,心中顿时有些复杂。

这个门生什麽都好,唯独不是公羊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为法家。

幸好,他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公羊家。

学习公羊,不过是仕途的即门砖,披层皮而已。

作为显学公羊二号人物,这不得不说是阴间笑话了。

更阴间的是,公羊家一号人物的董仲舒,行为举止也逐渐离经叛道了。

公孙弘很是感慨,和这群虫一起,怎麽能治好公羊家?

但公孙弘却很清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什麽思想,什麽门派,都不如择善而从,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或许,在这人生的末途,他该从那些高屋建领丶浩如烟海的学问中,整理出一条「经学致用」的道路。

忽然间,公孙弘的腰弯曲幅度又大了点,笼盖四野的气势却又强了几分,好似大山压在了肩上,可能这就叫做使命感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

「师相。」张汤不改称呼道。

「什麽师相?」

公孙弘笑道:「你现在是御史大夫了,执掌兰台,与我同是三公,以后要称职务,不然,这朝廷又该起非议了。」

划清了界限。

当朝没有太尉,大将军虽然很像太尉,但终究不是,说是三公,其实是两公。

如果丞相丶御史大夫为师徒,朝廷必然非议四起,公孙弘丶张汤有师徒之实,却无师徒之名,

从今日起,公孙弘主动断了这份师徒情谊。

你是御史大夫,我是大汉丞相,再无私交。

张汤听出了公孙弘的意思,不知道该怎麽形容心里的滋味,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但也知道于公于私,两人的师徒情分都该尽了。

「见过相国!」

张汤后退一步,一躬到地。

公孙弘点点头,从张汤身前走过,朝向御座,躬身行礼道:「见过上君!」

如果说刘据最欣赏丞相的地方,当属这份自知之明,一个人,怎麽能清醒到这种程度?

「起。」

上谕下。

宦官为公孙弘搬来了绣墩,也为张汤搬来了绣墩,三公,有资格与君主坐而论道。

「丞相突然勤见,是有何事?」

「回上君,甘泉宫递来了圣意,言及陛下有意南巡,为国丶民祈福。」

「什麽路线?」

「盛唐丶九疑丶天柱山丶浔阳丶枞阳丶琅琊丶东海。」

「听上去,很安全。」刘据评价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