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 094入朝(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094入朝(求订阅)

刘义真走的是当年刘裕于京口起兵后,南下进攻建康的路线。

行至覆舟山(南京九华山),刘义真对同车的刘义隆丶刘义康侃侃而谈道:「父亲渡江后,连战连捷,又在此地以少胜多,桓玄丧胆,弃城而走,京口建义仅四日,父亲便光复了建康。」

刘义隆叹服道:「我们由京口出发,行至建康,也需四日,父亲却是一路打了过来,可谓势如破竹。」

刘义康这次倒没抒发什麽高见,同样感慨于父亲的赫赫武功。

刘义真还想说些什麽,臧质却靠近了马车,通禀道:「世子,朝堂诸公已在前方迎候,为首者是琅琊王与徐仆射。」

「知道了。」刘义真想到又要虚情假意的应付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就为此感到头疼。

但以他的身份来说,这种事情又不得不做。

刘义真把刘义隆丶刘义康留在车厢里,独自下车,上前慰问群臣。

「小王拜见令君。」

「下官拜见令君。」

东汉时,荀彧因为出任尚书令一职,而被称为荀令君,如今刘义真入朝辅政,建康官员们自然是以令君来称呼刘义真,而非世子。

刘义真故意露出受宠若惊的模样,赶忙扶起司马德文:「义真有何功劳,竟劳宗王远迎。」

司马德宗无子,司马德文就是实际上的储君。

按理来说,司马德文其实没必要出城迎接刘义真,但他还是来了。

「令君扬威西北,如今入朝辅政,乃是社稷之福,小王自当出迎。」司马德文言辞谦卑。

他在刘裕的虎威之下谨小慎微的活了十几年,哪有什麽储君的底气。

刘义真微微颔首,抚慰了司马德文几句,又转向了徐羡之:「宋公常与我提起仆射,今后义真入居台城,总揽朝政,还需仆射尽心辅佐。」

「下官深受宋公的恩德,久盼令君南下,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徐羡之略显激动道。

朝中大事反正本来就不是他来拿主意,如今刘义真入朝辅政,徐羡之只不过换成了当面向刘义真做汇报,能够与世子朝夕相处,培养感情,他当然高兴了。

刘义真又陆续慰问了其馀大臣,说得口乾舌燥,幸得臧质及时递上了水壶,否则嗓子都要冒烟了。

覆舟山在城北,毗邻台城,刘义真暂时没有机会感受建康的繁华,而是与众人直趋台城。

宫门巍峨,气势恢宏。

刘义真指着远方的宫门问道:「这是何门?」

司马德文赶紧介绍道:「此乃玄武门,因毗邻玄武湖而得名。」

「玄武门」刘义真默念一句,随即心底暗笑:自己如今当上了世子,肯定不需要再走玄武门继承法了。

建康宫原是东吴的太初宫,玄武门为北面正门,如今也是台城北面四门之一。

刘义真与群臣由玄武门入台城,往太极殿东堂朝见天子。

「臣刘义真叩见陛下!」

「尚书令请起。」说话之人并非司马德宗。

刘义真抬头看去,御座上的人大概三十六七,眼睛里透着清澈的愚蠢,对于刘义真的觐见也毫无反应,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司马德文代为解释道:「刘令君,天子不惠,口不能言,勿怪。」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或许真的是想保住性命吧。

刘义真颔首道:「宗王不必多心,来时我已知晓此事。」

他这次来是要行废立之事,但也不能刚一见面就要把司马德宗从御座上拉拽下来。

由于司马德宗自身的原因,这场觐见也是草草收场。

刘义真辞别司马德文,走出建康宫与刘义隆丶刘义康汇合,同时捎带上满脸不悦的刘义符一起去竟陵公府,拜谒二叔刘道怜。

刘道怜的府邸很气派,日常也是奢华无度,一反其兄的节俭之风。

对此,刘义真没什麽好指谪的,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方式,刘道怜年轻时候也跟着刘裕出生入死,立下过战功,他有这个资格享受。

只不过刘道怜搬空荆州府库的行为却让刘义真很不满。

当然,至少刘裕在世的时候,他不会将这种态度表露出来。

「车士(车兵丶车儿丶车子)拜见叔父。」兄弟四人行子侄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