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132讨价还价徐郎君(2 / 2)

加入书签

而再往下排,当地最举足轻重的人物的便是十大异姓郡王之一,剑南节度使,嘉州郡王邵乐水。

他也是朝廷在蜀地的第一高手,直接应对雪原异族和石林国的锋芒。

按朝廷规制,剑南节度使的常规驻地在益州,而邵乐水被封在更偏西南的嘉州,也是更靠近前线的意思。

至于凉山等地,压根就是前线。

不过,相较于二十年前,大乾皇朝在西南的态势已经收缩不少。

前任剑南节度使的封地在黎州,比嘉州还要更靠近西南。

不过那位黎州郡王在距今约十二年前,因为传闻中暗通西南石林国,养贼自重,而被朝廷处死。

但具体情形如何,在巴蜀当地讳莫如深。

秦池东讲起此事,也是随口带过。

徐永生倒是曾经听马扬讲起过,当朝新相姜志邦,便是十二年前发迹。

彼时,他堂妹尚未封后,还是贵妃。

自前任剑南节度使身死之后,姜氏在巴蜀正式开始腾飞,这些年来在巴蜀一贯气焰熏天。

只有面对嘉州郡王邵乐水的时候他们才讲几分礼数。

余者,也就是有道门北宗背景的问剑阁,还能有些许存在感。

只不过大乾皇朝的道门,本来就与皇室丶权贵息息相关,新后当年更是曾在道门北宗挂名修行,所以双方之间关系纠葛难言。

直到前不久月圣劫贡一事,才叫姜家真正吃了回大亏。

眼见天色已经入夜,虽然到徐永生如今修为境界不需再多考虑宵禁相关,但他还是主动告辞。

等徐永生回到永宁坊家中,坊正公送来一个大锦囊,说是鹿林观的道人所赠。

锦囊附带有信,上面言明这是专门表达谢意,感谢徐永生等人道破六道堂的阴谋。

徐永生打开锦囊看后,里面赫然有一对仿佛由白玉雕琢而成的龟甲,灵气四溢。

这白玉般的龟甲并非人工雕琢,恰恰是自然形成,锺天地之灵秀,其名为玉龟岩。

正是可以帮助儒家武者加速积蓄温养三才阁里第三块「智」之龟甲的宝物。

徐永生见状,微微点头,但没有马上收藏起来。

第二天,他再私人拜访越青云,然后回赠对方一样宝物。

越青云有些惊讶地看着手中血炎精金:「徐居士,这实在是……」

「贵派赠礼,徐某实在愧不敢当,但贵派既是一番好意,那徐某唯有收下。」徐永生言道:「些许回礼,同样是徐某一番心意。」

越青云微微沉吟后颔首:「既如此,贫道同样不好推辞,谨谢过徐居士。」

血炎精金同样是难寻宝物,且对道门修士有巨大帮助。

偏偏道门南宗因为两年前千秋节大乱里时河的缘故,惹得乾廷皇室厌恶,以至于各方面都隐形受限,类似血炎精金等宝物来路也随之紧缩。

越青云本人虽然不一定紧缺,但对道门南宗其他弟子来说,这一份血炎精金,便是又一份机会。

至于徐永生是从黑市上还是从别的什麽渠道得到血炎精金,越青云自然不会多问,只是谢过徐永生。

不过徐永生接下来的话就让越长老哭笑不得:

「道长,不知贵派那边有无缩反金?如果有的话,徐某想以一块玉龟岩相换。」

越青云难得一呆。

对面徐永生则表情自然,语气诚恳。

越青云回过神来,当即微笑答道:「缩反金当前确实没有,不过贫道接下来定会为徐居士留意一番。」

「有劳道长。」徐永生有些遗憾。

他自己六品期间暂时先不考虑第三层「义」。

但之前曾经听谢初然提过,六品期间除了第三层「仁」和第四层「智」,三才阁里馀下一个位置,她考虑修持第三层「义」。

至于第二层「信」和第二层「礼」,她准备等自己五品后再考虑。

向来随性的少女,在这方面选择也颇为随性。

「道长对当初东都千秋节大乱怎麽看?」徐永生换了话题。

越青云闻言则叹息一声:「东都乃中原第一名城,遭逢劫数,遗祸无穷,不幸中的大幸,乃是少有人命伤亡,但造成东都大乱的一众祸首,都罪不容恕……时河,正是其中之一。」

说到最后,青年道士神情变得郑重。

徐永生轻轻颔首:「有很久不曾听闻他的消息了,不知他当下行踪如何?」

越青云:「最后的线索,是他避往海外。」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