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123明确心志(1 / 2)

加入书签

第127章 123.明确心志

虽然此前一再告诫自己蓝星唐朝历史只能做个参考,但这个瞬间,徐永生还是有少许茫然。

茫然不完全在于大乾皇朝成功将「张李之乱」或者说「燕王案」灭杀在萌芽状态中。

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次事件的过程和后续影响。

北疆异族威胁,秋天时被谢峦丶鹿追丶秦太丶林修等人解决了,至少短时间内可以安心。

东北方向的异族,同样都向大乾皇朝称臣。

当今乾皇在内地中原承平已久的情况下,对外武功也再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针对燕王秦罗丶幽州郡王张慕华丶平州郡王李崇文,这场平叛或者说朝局风暴,也是快刀斩乱麻,基本以斩首行动快速处理乾净。

河北军丶平辽军有少许起伏,但很快就被平息,没有大范围波及影响地方,更没有掀起撼动整个大乾皇朝的波澜。

张丶李二人部分亲信后来闹出些动静,但很快被扑灭。

毕竟,北疆从西到东,一片太平,大乾皇朝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在内部善后。

云州郡王林修,仍然由河东节度使转为河北节度使。

但当前而言,无人会认为这是贬斥了。

因为接任他河东节度使职务的人,乃是此前的平辽节度副使也即是平州郡王李崇文的副手,而接任平辽节度使的人则是此前的河北节度副使亦即幽州郡王张慕华的副手。

因为这二位的反水,或者说是因为这二位的心向中枢忠于大乾,所以张丶李二人亲信闹出来的些许动静影响有限,很快被平息。

而之后三镇节度使大挪移,也利于居中的云州郡王林修。

因为新升官的河东丶平辽节度使,当前还都是三品大宗师。

齐王秦太和庐阳王都返回关中帝京后,林修便是东北三镇唯一的大乾武圣。

北疆几大部落短时间内掀不起风浪,东北关外异族四国又都臣服,并互相牵制,林修当前位置自然可以坐得安稳。

当然了,新任的两镇节度使,估计早都已经蓄势待发,接下来得乾皇重点栽培和赏赐,作为武圣预备役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但至少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林修能节制者,不止河东一镇,至少还有更东边的平辽。

而灵州郡王谢峦先是处置北阴内乱,再跟林修一起夹击云卓丶燕然人,最后又联手处置了张慕华,此番同样功勋卓着。

除了原本的朔方外,换了新节度使的河东,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也将受到谢峦节制,跟林修一样都是横跨两大边镇。

北方草原上的白鹿族与东北关外的黑水丶北海丶乌云三国,也都得到大乾丰厚赏赐。

整体而言,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便是,为了围杀幽州郡王张慕华,娲山之围自动解开。

在河东的三位禁军上将军,除了一人继续监视娲山以防出现意外,另外两人都去围攻张慕华了。

隐武帝秦武也没辜负这局面,终于成功从娲山突围,自此行踪不明。

作为当前大乾头号钦犯,他仍然遭受几位上将军带精锐追捕,但情形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乾廷皇室另一方面,同样还有投入力量,缉捕江湖草莽间新的南圣,也就是那个以月亮为标记的神秘女子。

可是整个皇朝的风貌截然不同了。

先前因为隐圣丶月圣而连续声威受损的大乾皇朝,随着北疆安靖,重新声势大涨。

当今乾皇圣君之名,再次响彻四方。

徐永生先前那一瞬间的茫然,更多在于,乱世人不如治世犬,再糟的治世,死难者也不会比乱世征战来得多。

如果眼前所谓的「盛世」还能苟下去,那要不要继续苟?

但是……

徐永生想起晋王秦元搞得三十六诸天枢纽柱,想起凰阳公主秦真整出来的烂活儿,想起从河洛东都到关中帝京一路上空置的千秋堂,想起朔方金堂里苍老民夫的面庞……

他甚至不必继续回想下去,心中便已经开始有火焰升腾而起。

更何况……

乾皇这次整的活儿当真很漂亮麽?

哪怕是从自己身上剜除腐肉,清除争储内乱的隐患,他这趟操作的最终结果,是大乾自家明明白白少了两位武圣。

或许已经有了后备人选,成长起来仍需要一些时间。

隐武帝和那月圣勉强可以说是意外状况,但至少当前还都是逍遥法外的状态。

托谢峦等人的福,北疆草原倒确实可以说是能太平一段日子。

可东北异族四国那边,当真能长治久安麽?

那边传回的军报显示,围剿前任平州郡王李崇文一战中,因为李崇文决死反扑,北海国主被对方重创,虽然不至于被李崇文拼个同归于尽,但伤势也颇重。

东北异族四国里,北海国和白山国一直以来相对亲附大乾。

这趟围剿李崇文,白山国没有参与也就没有受赏,北海国主虽然受赏但重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