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 / 2)

加入书签

哈,哈哈,满朝“李党”。

可笑。

荒谬。

傅润在阶下雕龙白玉栏杆前来回踱步,凤眸微狭而闪烁,强掩下杀意,蹙眉低叹道:

“明日小朝再议罢。户部暂支十万两钞发往河洛,采买粮食赈济百姓,不得延误。免各县两年田税、丝税。开闸泄洪一事,宜早不宜迟,只是要将各处农户先行转移。便如是。”

坐在配殿的御前刀笔太监抬高手腕连连记录,又誊抄至黄底的贡纸上。

李相对“采买粮食”有异议,一听便知傅润想强征当地豪强富民的存粮,灾年以极低的官价籴米,等同与富户争利,到头来折损的是北方大族的忠心。不过……哼,且让小子吃一回亏。

“退——朝。”太监刘福悄悄捏了一把冷汗,梗着脖子及时唱念。

待傅润甩袖离开,最前排的从一品紫衣先退,左文右武,其后是朱袍,再次是殿内外青袍。

李相走得慢,将袖中一封《庶人瑛求见陛下圣容劄子》递与站在高台上的副都侍卫元霄济。

元霄济第一回参与大朝,不免飘飘然,刻意绷紧脸皮低声问:

“李相,什么东西?”

“呵呵,这是陛下内朝的事,不该你多问,”李相遥遥与睡眼惺忪的赵坼打个照面,“午后再去。”

“为何?”元霄济不住地瞅“庶人瑛”三个字。

五年前,这可是最尊贵的太子殿下,文武双全,仁善宽厚,板上钉钉的未来新君。

李相岂能被区区六品小吏再三盘问,受此“大辱”瞬间变色,怒喝道:

“混账!你敢问我!滚开!”

忧心忡忡走在同僚身后的元应善吓得双腿一软,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去替儿子赔罪。

陛下亲近他、甚至破格重用他的儿子,实际是想拉拢曾为太子党的兵部尚书元勉。

此事他至今仍未打算用力去做,装作参不透圣意的蠢笨模样,日日谨小慎微地和李相的手下人打擂台,要不是昨天……唉。终有一日全家身陷囹圄也。

一声怒喝如同霹雳,直到李相消失在视线尽头,元霄济神游天外,思索的依旧是那身紫衣玉带。待父亲元应善重重地拍打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眼中燃烧着熊熊野心。

“爹。”

“怎么?你呀,你这孩子在宫中走动,万事当心——”

“我定助陛下一臂之力灭杀李贼不可。伯公年迈多病,当年太子谋逆一案,先帝大怒,圈禁太子,将私造兵器募集粮草的伯父贬至安南,升遐前夕才召回京都官复原职。如今我看伯公唯唯诺诺、万事仰仗李相的模样,心里痛得厉害:爹,我们元家的气数将要一眼望到头了。”

*

江修夔坐在偏殿的乌木小凳上苦思冥想,突然有个小太监掀起帘子朝他拱手,他不禁微笑,连忙起身穿过花廊,等刘福和另一名太监将他上下仔细摸索一遍,确认无差错,再趋步入殿。

此地是宝庆殿,先帝的书房,新君登基后改为商议要事之所。

傅润下朝换了一身宝蓝色织金绣竹常服,一根卷云纹玉簪高束乌发于顶,等宫娥布菜的功夫,手捧一卷紫檀轴《群书治要》翻阅,见江修夔来了,勾唇道:

“先生不必行礼。赐座。”

“臣不敢。”江修夔瞥一眼傅润手侧的碧玉朱文宫牌,“陛下可是要出宫?”

“嗯。”傅润放下《群书治要》,仿佛大朝时黑脸发怒的人不是自己,敛声说:“昨夜李季臣先行,孤已命小福子吩咐先生今日大朝不必言论。第一道圣旨将发往河洛,先生有何高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