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2(1 / 2)

加入书签

织和七国首脑集团坚决反对援助,他们认为不能开这个先例。

于是在8月17号之后的一周里,经济危机迅速从亚洲蔓延到整个世界,全球债券市场出现史无前例的恐慌性抛售,到了8月21日,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都陆续退出债券市场,债券之王永恒对冲基金每天的亏损都高达数千万,但他们却因为规模过去庞大,没有办法退出了。

我们后来谈起这件事经常会说,当一架列车满载后冲向悬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跳车,而这一次,又是海莉提前预料到了。一个人赌赢一次是运气,但每一次都能赢下牌桌上的筹码,这就不能用运气来解释了。所以她能有今天这个成就,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我一早就知道她一定会成功的。

——2014年怀特加西亚在全球银行业金融峰会上答记者问(编者注:怀特加西亚,现任Gordon&Stein执行总裁)】

坏消息来的如此之快,8月22日,格里芬要求所有正在度假的员工返回纽约。

约翰兰利立刻就从意大利飞回来,但交易团队的另一位成员海莉卡拉季奇却没有。

她接到的电话的时候声称她正准备攀登喜马拉雅山,手机信号很弱,随机很快就挂断了电话。

海莉拒绝回来这件事在格里芬这里已经不足以让他恼火了,他甚至连开除她的精力都没有了,因为格里芬正面临着一个无比恐怖的事实,就仿佛是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灾难霎那间席卷大地,他上百亿的债券在市场上忽然变得无人问津。

过去,ESF对冲基金靠买入和卖出债券之间的价差获利,而现在,他们再也找不到新的买家。

在八月最后一个周五,一天之内基金的损失就超过了六个亿,一周之内十五个亿凭空消失。

到了这个时候,格里芬已经没有更多的解决办法,他暂时还没想过靠跳楼来解决问题,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去筹集资金,度过这一段难捱的时间,等危机过去,债券的价格上浮,基金说不定还能缓过一口气。

8月的最后一周,时间已经严峻到要按照秒来计算,ESF所有的高管尽数出动借钱,由于这家对冲基金过去几年发展的势头和庞大的资金量,这件事很快就已经传遍了全球财富圈,出于对接连不断的恐慌的担忧,客户陆续开始要求撤回资金。

而借钱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约翰兰利和格里芬的矛盾由来已久。去年格里芬为了迅速扩张,把林奇证券在亚洲的客户名单几乎一扫而空,又在融资时排挤了林奇的渠道,转而与瑞士信贷和AG投资结盟。这一系列操作直接惹火了兰利,也让永恒对冲基金在林奇集团内的信用几乎清零。现在让兰利回头去向林奇的CEO马克西米求情,无异于自取其辱。更有甚者,华尔街已经在传,兰利将重返林奇,接任固定收益部门主管。

AG投资自身此时也泥足深陷。8月24日,这家一度被誉为全球第三大投行的机构遭遇信用危机,市场谣言称其准备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一场二次恐慌。原本与永恒对冲基金共享俄债头寸的AG不得不连夜清盘以自保,反手将数十亿美元资产甩向市场,直接把自己的盟友也推入了火坑。

瑞士信贷直接拒绝了向基金提供资金的请求,理由很简单——

当前局势下,继续支持永恒基金无异于对其数千亿瑞士法郎离岸客户资金的不负责任。瑞士作为全球资产避风港,这个时候正是热钱流进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动摇其金融体系根基。8月25日,瑞士信贷董事会会议上甚至明确要求,在此轮危机结束之前,冻结对所有高风险基金的新增敞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