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7(1 / 2)

加入书签

回头写完免不得要被人比较长短,嘿嘿。

能挑拨沈宁和曾知县的关系,杨四爷觉得自己很英明。

不过他这个提议倒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曾知县也早有此意。

沈宁和裴长青也借机请曾知县为铺子写匾额。

曾知县捋髯笑道:“可有现成的名字?”

沈宁:“大人学识渊博,自然是请大人赐名。”

曾知县心里很美,他早就看好沈宁,觉得她一定会把这个铺子做大做强,指不定以后就是京城有名的铺子呢?

她让自己起名,希望自己以后能跟着她的铺子也扬一扬名才好呢。

这年头知县知府什么的可不缺,想扬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略一沉吟,环顾四周道:“沈老板生就玲珑心,总是能做出别人没有的奇货,不若叫……成阳奇货斋?嗯……岂止是成阳,放眼天下也是稀奇的,就叫天下奇货可好?”

“好!大人起的好名字!”众书吏们先高声叫好。

众老板们也纷纷说好名字。

沈宁谦虚地表达自己就开一普通店铺,没有什么天下奇珍。

其他人却不乐意,纷纷说就是奇珍,“天下奇货,非常贴合。”

“对呀,这纯净的白糖冰糖,谁家有?”

“不说别的,就这发网、手套袜子,我等也是头回见。”

“大人奇字用的妙啊。”

见他们如此捧场,沈宁就和裴长青谢过大人和诸位了。

淮平已经捧了文房四宝过来,冬天冷,砚台还配了一个专门的炙砚炉,里面的墨汁磨得正好,半点都没有冷冻滞涩之感。

几人帮忙铺平了上好的熟宣,曾知县一挥而就:天下奇货。

曾知县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自然写得一手好书法。

众人又是一阵恭维夸赞。

又有人让丁教谕也一展墨宝。

丁教谕笑微微的,并不拒绝,他笑道:“曾大人起的好名儿,不如老夫为以此名为题写一副对联赠与沈老板。”

沈宁立刻道谢。

丁教谕虽然不是进士,却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也曾在国子监进过学的。

多年练习,书法自然是极好的。

待丁教谕写完,众人欣赏一番又是一阵恭维。

曾知县:“教谕好书法、好对联。”

丁教谕谦逊一番,又告诉沈宁和裴长青找哪个工匠来雕刻匾额。

书刻匠人不是普通的木匠,他们既要雕刻技术精湛,还得识字,懂一些书法的精髓,如此才能丝毫不差的将书法刻在匾额上。

雕刻匾额的大字匠人和雕版印刷的小字匠人又不同,手艺精通点也不一样,得找准,不能混为一谈。

裴长青表示记下了,回头就去请人雕刻刷漆,尽早挂上。

当然,回头还得给县衙和丁教谕各送一笔银子过去,这叫润笔费。

他们可能不要,但是自家不能不送。

参观完铺子,题完字,宴会也到了尾声。

曾知县又鼓励一番,便告辞。

阮荷花等人已经将伴手礼分装好,油麻纸包了果丹皮、山楂糕和一些糖果,再装进粗棉麻线勾的手袋里。

手袋方底或者圆底,桶状,开口有系带,可以收紧。

手袋的配色简单大方,蓝白色、白绿色、粉白色等,花纹也有条纹、方块等。

不说太太们喜欢,即便男人们都一眼喜欢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