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68(2 / 2)

加入书签

萧先生再厉害,裴长青也不好意思时时麻烦人家,更何况来往一次书信得半个月呢。

她立刻答应,跟曾知县和陆裕道谢,开铺子的事儿自然也同意。

白糖是奢侈品,且产量很低,她不打算跟其他人合作,自己去县城开个铺子也好。

实际曾知县主动招揽,沈宁和裴长青也不会不给面子,上位者的面子大过天,被撅了大概率会结仇。

曾知县官风不错,不至于记仇,但是作为父母官被驳了面子也不好。

作为他治下的百姓,自然要维护父母官的脸面。

更何况开铺子这事儿是县衙给的福利,没有任何强买强卖的成分。

沈宁以前不去开铺子,是不想跟合作商争利,她开作坊,各家铺子从她这里进货就好。

现在有白糖,开个高档糖果铺子也好。

见夫妻二人同意曾知县越发高兴,“他日得空去县衙把租赁契书签了,早日张罗起来,来年即便我离任,也不妨碍你们继续做生意的。”

两人又致谢。

顾千里和蔺承君也为裴长青、沈宁高兴,纷纷恭喜。

曾知县还要指点裴长青作文,沈宁便和顾千里、蔺承君几个去西间说白糖的事儿。

白糖受甘蔗产量限制,甘蔗产量又受耕地面积限制,所以沈宁和裴长青觉得靠本国种甘蔗发白糖财不那么理想。

最好的办法就是本土种一部分,再想办法跟南边儿小国进口甘蔗或者粗糙的蔗糖回来深加工,这时候暹罗、安南等地还没有制糖手艺。

如何操作就需要顾千里、蔺承君跟朝廷以及地方官员沟通了。

这个建议沈宁没说,而是借小鹤年的口说出来的。

小鹤年跟谢恒一直保持书信联系,他会分享简单的科学知识,谢恒也会跟他分享普通人无法获知的一些信息,譬如舆图。

南边儿诸国以及大庆各州府小鹤年都是从谢恒那里听来的。

他对顾千里和蔺承君道:“既然福州岭南等地可以种甘蔗,那琼州、琉球,以及山里那些羁縻州自然也可以,像南边儿接壤的安南、扶南、暹罗等国肯定也盛产甘蔗。”

他虽然小,却早慧,甚至有一种生而知之的天赋,再加上沈宁裴长青等人的教导启发,他无师自通了很多道理。

他听谢恒说那些地方时不时就要造反一下子,朝廷时常力有不逮,不能很好地辖制他们。

既然武力统治效果不理想,不如经济制裁?

经济这个词是他跟爹娘学的,爹娘现在好像破罐子破摔了,在他面前说话都不怎么掩饰的。

他们经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哪里哪里喜欢闹独立就应该掐住他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专心搞生产。

他自来聪慧,把爹娘的话结合村里、县里众老板的情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爹娘就是拿住了村民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一心搞钱过好日子,整天埋头做豆腐素鸡啥的,根本没空嚼舌头打架。

县里众老板也是如此,忙着跟娘合作赚钱,就没空搞内斗了。

那南边儿诸国,以及悬于海外的琉球、琼州府是不是也可以如此?

他们孤悬海外,经济不发达,生活艰苦。

朝廷让他们种甘蔗换其他资源,那些大小地主为了发财就会纷纷种甘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