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9(2 / 2)

加入书签

让他跟珍珠阿年进去,他却不肯,估计是不想抢风头。

其实哪有什么抢风头呢?

这几个孩子各有特点,客人们也不会那种眼皮子浅的会拿孩子比较。

刘知府虽然公务繁忙,可他还是在豆腐村逗留了三天。

他除了指点裴长青学问,还定下了盖育种司衙门的章程,在附近骑马溜达溜达划定了一块贫瘠的官田,一共五亩。

除了衙门,还要盖客舍、马厩等。

至于盖衙门,这就不是刘知府的事儿了,府衙拨款成阳县工房负责规划,到时候安排工匠建造即可。

这就是裴长青的老本行了,到时候由崔典吏带着秦书吏、谢炜几个负责,裴长青可以从旁指导。

裴长青和沈宁也跟刘知府、曾知县他们聊了后续发展,其实就是给几位官员画饼,让他们相信育种司未来定有价值。

育种司不但能培育良种,还会不断改造农具,顺便撰写浅显易懂的农书帮农人提高种地效率和粮食产量。

小鹤年适时献上他整理的农书手札,里面不但有小麦、大豆、谷子、稻子、高粱等常见作物的生长阶段、病虫害、护理要点,还有玉米、瓜子这两种新作物的相关信息。

刘知府等人看得大为惊奇,这里面有些跟传统农书重合,但是却比那些农书写得更加翔实可行。

尤其关于作物什么虫害缺什么肥料会有什么症状要如何解决等,这是第一次见!

刘知府拿着手札,看着小鹤年的眼神都有些狂热,恨不能这是自己家孩子,“神童,真是个神童啊!”

小鹤年却很谦虚,他十分赞同爹娘的观点:人外有人,不立天才人设。

他笑道:“大人,这不是小子独创的,是小子根据里正爷爷、我大爷爷还有我爹娘他们种地遇到的问题总结的。”

刘知府略一沉吟,对詹通判和曾知县等人道:“这本手札当刊印,以助各县农耕。”

知府、知县都有劝课农桑之职,裴二郎和其子编纂的这本书就是劝农桑的一部分。

大善!

他们又商量府衙出资刊印还是交付书铺届时各地自行购买。

小鹤年举手示意。

刘知府和蔼道:“阿年,你说。”

小鹤年:“大人,小子有个建议,我们学堂一直教人拼音识字,我们可以刊印拼音版农书,届时只要会拼音的农人甚至孩子都能看懂。”

刘知府等人对拼音识字法有耳闻,也有一些了解,毕竟蔺承君的人在府城开办了拼音识字班,短短时间就培养一批识字的小厮和丫头,甚至江南商户都派人来学。

他们了解以后觉得这方法于正经读书人无益,所以也就没多加重视。

这会儿听小鹤年如此说,几人登时一怔,随即意识到那上不得台面的拼音识字法,考科举是不行的,但是给农人们读读告示、看看种地窍门岂不是正好?

试想他们把病虫害、判断庄稼缺什么肥料那页标注拼音誊抄出来,发放到各村各里,让他们每日学习,岂不善哉?

如此也能多认识几个字,以后府衙、县衙有什么告示,也能让各里正来抄了回去张贴。

众人纷纷盯住小鹤年,越发觉得这孩子不寻常!

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长大了还了得?

众人不禁期待他长大会如何了。

网?址?发?B?u?页?i????????é?n?2?〇????5???c????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