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3(1 / 2)

加入书签

门,其他县会不会有意见?

如果裴家再开个制糖坊,带动淮州尤其是成阳县、桃源县、淮洲府的税收,那意见会不会小一些?

附近百姓也受益。

事实证明沈姨的作坊给周边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改善。

太子见谢恒如此大胆,他也忍不住支持,“父皇、诸位阁老,谢恒说得有道理。”

虽然他私下里总是吐槽谢恒、裴鹤年、裴珍珠,但是他已经无意中把豆腐村划到自己势力范围了。

张阁老和刘阁老都看谢相爷。

杨学士则看谢恒,目露欣赏,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其祖父的风范。

杨学士教太子教得崩溃,但是却极欣赏谢恒、裴鹤年这样的学生,聪慧绝伦、过目不忘、主动学习、举一反三……

咋看都是理想型学生。

他不禁羡慕萧先生,有这样的好学生,很爽吧?

制白糖的方子掌握在人家手里,内阁众臣只能节节退让。

最后的分利也是分拿货价之外的海外贸易利润。

人家制糖作坊大货价多少,你们就给多少,这部分归作坊,人家不和你们分。

你们出海赚到的高利润,要船队、皇家、裴家三方分。

茶叶也一样。

当然,海外风险大,萧先生和谢恒揣测裴长青沈宁的意思,只要一成利,却没给期限。

这个期限是顶大的人情,如果裴叔和沈姨愿意给,到时候也由他们自己给。

让船队欠他们这个人情。

海外贸易利润高,尤其白糖这种稀缺货不用想都知道会很高,所以一成利也很可观。

而像新式茶叶、白糖这种稀罕物,不说出海,就是国内也够裴叔和沈姨赚得盆满钵满的了。

当然,在国内吃独食很容易遭祸,如果没有过硬的靠山即便再大的家族也没用,所以裴叔和沈姨找陛下当靠山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商量出结果,皇帝就让顾千里给蔺承君传信,让他北上豆腐村商讨合作事宜。

另外还要给南直隶以及淮州知府下令修建育种司衙门以及说明育种田的事项,这个由内阁拟旨、皇帝盖章、内阁发旨意,是为朝廷政令。

加急发出。

进入八月,秋高气爽,豆腐村也开始了繁忙的秋收。

豆腐村今年的秋收和往年有所不同,一样忙碌,却轻松很多。

家家户户跟着沈宁的作坊、高家运输队赚了钱,有些人家为了多赚钱不留种地劳力,而是花钱雇人种地。

他们发现雇人种地,腾出自己家劳力去作坊赚钱更划算,毕竟作坊可不是随便雇人的,起码不要陌生的外村人。

作为豆腐村的村民,他们感觉自己真是……命怪好的嘞。

而豆腐村周边的村民也都觉得自己怪有福气的呢,能跟着沾光——能找到活儿干了!

为了不受盖房子灰尘影响,沈宁把作坊拆分在裴大伯、三叔四叔等人家的院子里。

试行后发现不错,暂时没搬回来,打算盖好新房再说。

现在秋收阶段,作坊生意也一点都没受影响,大家做活儿的做活儿,发货的发货,人骡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今儿沈宁正在东边儿原本的米粉作坊做臭豆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