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8(1 / 2)
红晕。
顾千里以为他也想呢,便画大饼,“阿年也可以负责一条船。”
小鹤年:“顾伯伯,你们有几条船?”
顾千里:“……”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一条船都没有,只是以私人发财的名义跟着别家商队出海做生意。
他继续画大饼,“有陛下支持,我们早晚可以再现先人气魄的。”
曾经朝廷有长达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大宝船,有数万人、几十条船的商队,可惜后来湮灭在朝廷争斗中。
现在皇帝想光明正大地让朝廷重开海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会允许再花那么多钱造船,毕竟北边儿战事一直没停呢。
他只能用私库里的钱扶持王建忠等人随其他商队出海,几年下来如果能买上两条船都是非常好的了。
小鹤年略一沉吟,“顾伯伯,朝廷不是有海禁吗?”
他跟师兄聊天的时候说到过海运、海外贸易,因为爹娘私下里会说海外贸易利益巨大,是极好的聚敛财富的途径。
师兄说朝廷有海禁,但是也没多说,因为师兄还小,也不懂朝廷决策上的事儿。
顾千里对裴长青一家毫不设防,这毕竟是皇帝和萧先生信任的人,而且通过接触他也肯定这家人是心向朝廷而非某个大臣、大家族的。
即便和谢恒交好,他们也没流露出半点要巴结谢相爷的意思。
他们敬重皇帝,希望皇帝长命百岁,却也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说这种纯粹的人很少了。
皇帝也不想要家奴,他只想要贤才。
顾千里就给小鹤年讲他知道的海禁。
最初海禁是为了稳定政权,以防前朝余孽、倭寇等和内地勾结,扰乱刚刚建立的政权。
后来就是某些大臣觉得朝廷宝船出海,只是为了宣扬国威没有实质好处反而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便集体逼迫皇帝重开海禁。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文官集团只是拿着百姓当幌子而已,并非真的减轻百姓负担才开海禁不再下西洋的,因为朝廷的宝船停止海外贸易,他们各大家族的船队却兴盛起来。
他们的海禁只禁民间出海,却不禁他们自己。
各大家族的船从泉州、福州甚至金陵出发,去往东洋、南洋、西洋,盈利巨大。
这等于他们自己独占巨大的海外利益。
江南、岭南等地有些大家族比皇帝可富有多了。
小珍珠:“他们的船没有原来朝廷的船大,也没有朝廷的水师厉害,所以就打不过倭寇了吗?”
倭寇这个词儿小珍珠听不少人说过,谢恒、谢掌柜、阿鹏、陆典史以及顾千里,甚至宫嬷嬷水嬷嬷都说过。
听说几十年前还有倭寇妄图从他们这里登陆呢,只不过后来都被消灭了,现在又蠢蠢欲动。
顾千里了解裴长青、沈宁以及孩子们,知道他们好奇心重,喜欢收集信息,但是从来不会乱说。
他就给他们讲自己知道的倭寇。
百年前的前朝末年,东南沿海以及南边儿海域确实活跃着一批东洋倭寇,纯纯的东瀛人,他们妄图登陆占领沿海地区,后果自然是被消灭。
后来的倭寇、海盗成分就很复杂了,东瀛浪人是少数,大部分是大庆出海的人。
自打朝廷打击民间出海,民间船队便偷偷出海,期间被捕、没收船队的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