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9(1 / 2)

加入书签

差役一看就是无能之辈,即便有刀也不足为惧。

而这些作坊帮工不管男女老少,却很胆大敢冲,第一时间就冲上去,不给混子们作乱的机会,也知道护着沈老板。

啧啧,这沈娘子果然有手段啊。

不怪萧先生和陛下另眼相看。

他俩对视一眼,这事儿的问题在后面,如果汪通判诬陷豆腐村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拘禁差役,让府衙、县衙发文书抓人,就够沈老板麻烦的。

反正事情如何发生的,府衙不知道,肯定更信差役的一面之词。

汪通判再趁机使坏,说作坊匿税,要求歇业清查,那作坊只能破财消灾,给孝敬钱或者让汪通判的人入伙儿分钱,否则可能一直开不了业。

沈老板甚至此生都不可能再开作坊,至少不能在淮洲府境内开。

如果没有他们、两位嬷嬷以及顾千里,那真的要糟糕。

可沈老板运气好,他们偏生就在。

这个汪通判就倒霉了不是?

保不齐还得连累淮州知府、同知呢。

啧啧,谁能想到呀,一个小小的豆腐坊,就要让淮州府变天了!

他俩下意识想如果自己是汪通判,要如何如何。

那当然是赶紧澄清此事乌龙呀,他们只是心存疑虑让俩差役来问问,谁知道差役办事不力弄成这样呢?

赶紧该罚的罚,该安抚的安抚,当然要悄悄给俩差役家人封口费。

如此顶多给俩差役打板子撵回家,不会更严重了。

可是那汪通判知道豆腐娘子有如此深厚的背景吗?

若是知道,就不会犯蠢算计了嘛。

所以……

两人偷笑,抱着胳膊看热闹。

他们发现裴二郎和豆腐娘子果然不是一般人,他们想到的人家也想到了。

沈宁:“当初开作坊的时候我就和高里正问过税收问题。高里正特意去县衙问过,村里的作坊,不进市场不用交税,去城里开铺子、进城才需要交税。”

他们从粮店买粮食,粮店交税的。

他们的货物卖给酒楼饭馆等铺子,铺子卖货是交税的。

甚至于他们运货进城,也是交税的。

汪通判说他们匿税,无非是想以权压人,逼着他们关门整顿,然后花钱消灾。

若是曾大人也同流合污,那他们真就悬了。

裴长青见过曾大人,而且从本县一些政策看,曾大人是个不错的知县,不会做这种事儿。

沈宁和裴长青就觉得稳了。

另外这不还有顾千里大杀器么。

第二日一早,裴长青带着裴大柱、裴大民、裴大根、张本力和裴铁牛几个一起押送马明和混混们去县里。

给他们吃了五六成饱。

当然付了钱的。

马明兜里的几两银子以及混混们身上的钱都被掏干净了。

于光有腰牌证明,是被好好招待了的,却和马明一样憔悴。

毕竟一般人谁扛得住锦衣卫审呀,哪怕没打没骂甚至顾千里和韩方都没亮明身份。

可就因为如此,才更吓人。

未知引发巨大恐惧。

于光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顾千里赶车带着沈宁和小珍珠、小鹤年去县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