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1 / 2)

加入书签

小盒子、小笸箩。

反正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尽量不花钱买。

其中织布、编席、编不漏水的笆斗箢子是最厉害最繁琐的。

而又以织布为最。

沈宁:“娘,屋里黑乎乎的,织布费眼,坐那里也费腰。”

裴母不同意,“干啥不费眼不费腰啊?就啥也不干,干瞪眼喘气儿她也费眼啊。”

沈宁:“……”

嘿,你个老太太,厉害了是吧?

她点点头,“行吧,你要是有人一起你就织,我可不会。”

这个她真不会,帮不上忙。

裴母高兴了,“不用你,我和你大伯娘她们就弄了。”

她都想好了,不用儿媳妇帮忙买棉花,她让闺女帮忙。

她也没打闺女的秋风,也不让闺女给便宜,就正常价格赊棉花,等她织了棉布就能继续换。

她只赚差价,也不让布庄吃亏,顶多就是看闺女的面子赊给她第一批棉花而已。

她先织小匹布,一匹两丈出头,两斤棉花就够。

从纺线到成布一个来月,一冬天她至少能织两匹布。

咋也得给阿年攒两身来年去学堂穿的衣服出来。

读书人要穿长衫、长袍,可不能一身短打,被同学嗤笑下人不说,只怕学堂还不收呢。

小珍珠趴在新棉被上舒服够了,又跑下来帮三奶奶扎萝卜条了。

沈宁则手把手教哑巴娘做素鸡,让她以后跟张氏一起做。

张氏是沈宁看好的销售人才,做活儿只是为了了解工艺,学会以后就得去忙别的。

哑巴娘身体弱一些,但是不耽误做素鸡,而且家务活儿有闺女干,不用非得她做饭磨豆腐,也能腾出手来赚点钱。

当然沈宁也不是烂好人,如果哑巴娘做活儿达不到正常速度,要么减钱要么换人,毕竟她也没说一定用谁,说的是来试试,合适就留下继续做。

哑巴娘做活儿却不慢,手上动作灵巧,一点都不磨洋工。

她心里感激着呢,不管是学点豆腐,还是半夜送的豆渣,儿子被裴二郎雇来当小工,现在早上送选老豆腐,都让她感激涕零。

她也发现了,豆腐娘子找来干活儿的,都是老实肯干话不多的。

瞅瞅顾氏就知道了。

张氏虽然话多,但是人家不耽误干活儿啊。

哑巴娘自然也埋头苦干,非必要不闲聊。

沈宁见她们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也就腾出手来。

明儿是重阳节,小少爷说要带阿年去龙庙镇那边的娘娘庙骑驴呢,沈宁打算给他们做点点心。

之前小少爷送的糯米,就做个老首都的点心驴打滚儿吧。

“珍珠,过来给娘推磨啦。”磨点糯米粉,用小石磨就好。

小珍珠便放过那些萝卜条,跑来给沈宁磨糯米粉。

一边推磨一边嘶哈,“娘,做什么好吃的呀?”

最近一直忙,娘都没时间给他们做点心呢。

沈宁笑道:“之前说过的,我来炒点黄豆面儿。”

小珍珠立刻就知道啦,“豆面糕驴打滚儿!”

裴母听见也过来帮忙,她的油豆腐也控好油放凉装笆斗里了。

沈宁用砂锅最小火炒黄豆面儿,一点点火苗,慢慢炒,很快那香味儿就飘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