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2 / 2)

加入书签

沈宁有点不淡定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省钱啊!

她陪阿年去读书,阿年读书她在一边抄书,那还不把四书五经给抄完?

虽然纸笔墨都不便宜,但是比买书便宜多了。

待小少爷和阿鹏走后,一家人还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读书贵,最初主要是束脩、笔墨纸、书本,哪一样都能让人破产。

而后续要请名师讲解、讲策论、朝廷政令、考官喜好等,那就是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够,除非你考中或者再也不考。

而现在萧先生和小谢公子直接给他们解决了书本问题。

不需要买,默认他们可以抄。

不知道谢掌柜得心疼成啥样,沈宁乐不可支地倒在裴长青肩头。

小少爷和阿鹏离开裴庄,路上没有打马快走,而是缓步骑行。

“阿鹏,今儿算不算天上掉馅饼?”

阿鹏笑道:“今儿不是,今儿是少爷周济困难学子,交好同窗,缔结友谊,他日阿年读书有成,就是你的助力。”

这是提前培养人才。

而对方需要这个,他们送到对方心坎上,对方无法拒绝,肯定会承这个人情,这份交情就结下了。

萧先生说这家人非池中物,非平凡人,不管种地还是经商、读书科举,都会出人头地。

所以阿鹏觉得今日给再多都不打紧,但是不能太过,要以对方能承受为要。

太多对方承受不起,就会拒绝。

今儿他们没给银钱,没给物事,只是愿意让阿年一同读书,表面看没什么,实际又帮了他们大忙。

这就是送礼送到对方心坎里。

小少爷想到可以有个玩伴儿也很开心,“回头把我的驴给阿年骑。”

以后阿年骑驴他骑马,就和先生骑马他骑驴一样,嘿嘿。

解决了阿年年前读书的问题,一家子都松了口气。

裴母又说泡豌豆和红豆给小少爷做点心吃吃。

谁也没说人家少爷有钱啥也不缺,不馋咱这点东西,毕竟人家有是人家的,咱表达心意是咱的。

再说了,少爷连粗糙的煎饼都吃,这点心肯定也会吃的。

沈宁则连夜缝一副手套,这样谁推车送阿年谁戴。

冬天冷了就做棉手套,这样不冻手。

豆子泡半下午带一晚上,第二日裴母和沈宁天不亮又起来忙活,做点心加早饭。

忙得甘之如饴。

沈宁:“回头咱去换点糯米回来,家里也能打糍耙、做驴打滚、红豆糕啥的。”

好多点心都和糯米有关,所以家里得备点这个。

裴母:“咱大米得留着给学堂,用豆子人家换不?”

那估计人家不换。

要么就用钱买。

吃过早饭,沈宁原本想去送阿年,顺便抄一会儿书,裴长青却说他去。

“现在家里忙,你一会儿不在家就有不少人找你。”

主要是孩子第一天正式出门读书,即便是谢小公子帮忙启蒙,裴长青觉得也得正式一些。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瞧不起女人,如果每次都是阿宁去,别人表面碍于小公子不会如何,但是背地里指定会对阿年翻白眼。

这时候当爹的作用就凸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