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2 / 2)

加入书签

至于村里人的,下午再做一锅就是。

赶过来喊大哥家去吃饭的三婶儿不好意思,“二郎,咋能在你家吃呢,我都做好了。”

沈宁笑道:“三婶儿,今儿就在我家吃,反正都是差不多的饭。”

三婶儿:“那我给你拿俩咸鸡蛋来,上个月腌的,现在正好吃,你大舅好这口儿。”

沈宁没推辞。

童大久看裴二郎夫妻俩对他如此热情,心里更不得劲了。

正吃饭呢,官道下来一列车队,是禚家杂货铺的。

他们去拉石灰回来,顺道给裴长青卸下五车。

裴长青把提货小木牌交给对方,过两天去镇上再跟铺子结款。

“请问这位管事,铺子可有筛石灰的竹筛卖?”

这几天裴长青一直忙着搭棚子,还没去镇上买竹筛。

这时候冶铁业不发达,铁钉铁丝甚至缝衣针都要手工制作,铁矿又是重要的军备资源,乡下除了必须的炊具农具以外,基本没什么铁器。

自然也没有那个精力技术以及资源来拧铁丝网了。

石灰拉回来是一块块的生石灰,泼水粉碎过筛以后才能调配三七土。

即便是和泥挂浆也得加水烧成熟石灰才行。

没有铁丝网,通用的筛子就是竹制的,取材方便,主要是便宜。

为了延长竹筛的使用寿命,篾匠会用桐油或者生漆涂抹,否则很容易被石灰腐蚀掉。

不等禚管事说话,正大口炫煎饼卷小豆腐的童大久欢喜至极地喊:“这东西花啥钱啊,我那里有俩小眼儿的大竹筛,之前筛沙子的,你等着,我这就回家给你拿。”

裴长青哪好意思啊,“大舅,等我用完可能就坏了。”

童大久:“那有啥啊,这东西不当钱儿,我们那边有竹子,砍了随便做。”

他三两口把煎饼炫嘴里,“走了。”

死活不肯要豆腐,让沈宁赶紧换给预订的人家,“等我学会做豆腐,那不是天天吃?不差这几斤啊。”

沈宁只得作罢。

裴长青却不好让他再跑一趟,亲自跟着去拿筛子。

结果就是裴长青扛着俩齐腰高的竹制大筛子回来。

沈宁见状笑道:“大舅可真实在人,咱可不能白要人家的,得记账,以后有钱了还。”

干活儿的王木匠笑道:“这么大的竹筛子,一个得七十文吧。”

沈宁就朝堂屋那边喊:“阿年,帮娘记账,童家大舅俩竹筛,70文一个。”

现在石灰和竹筛都有了,裴长青看天气一直不错,就想筛石灰。

八月的天气和六月不一样,六月天可能早上大太阳晌午就雷暴雨,八月的天气比较稳定,阴雨天也有征兆,不会突如其来,但是也容易连雨天,所以裴长青需要挑秋高气爽的几天筛石灰、调灰土、夯正房的基沟。

筛石灰不是直接筛,而是先把生石灰丢在挖好的坑里,不断地淋水,让生石灰遇水迸裂,慢慢地由大块变成小块,再用耙子翻一翻,使之变得更碎,直到粉碎成细小的颗粒。

然后反复过筛。

筛石灰是苦差事,因为有扬尘,如果不做好防护可能会腐蚀皮肤,鼻腔口腔乃至眼睛里都会进入石灰粉尘,不只是杀眼睛,还可能引发尘肺。

虽然自家就这么点石灰,不至于尘肺那么严重,沈宁还是要求他们做好防护。

她和裴母缝了几个麻布面罩,口鼻处五层,其他地方两层,眼睛处将经纬拨松不妨碍视线。

这就不得不夸小鹤年和小珍珠的功劳啊。

这两枚铁针可是他俩跟货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