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票证大时代到来,贾家人麻了(1w)(2 / 2)
李红兵并不会因为这个,就开始抱怨之前蹭勺和切配的辛苦,以及为此所耗费掉的时间而感到不值。
因为李红兵心里清楚,这是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必须经历的过程。
否则的话。
李红兵也没办法跳过这些步骤,直接就获得现在掌勺的资格。
不能因为现在吃到了第五个馒头,感觉到饱了,就觉得前面四个馒头没有用,以为直接吃第五个就好了。
之前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没有一步是多馀的。
时间来到月底。
这天。
李红兵正在报纸阅览室看报,吴军忽然跑了过来,对着他说道:「红兵哥,谷经理通知大家现在到大堂集合,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什麽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李红兵放下了报纸,开口询问道。
「不知道。」
吴军直接摇了摇头,回答道:「谷经理没说,只说是有重要的事情……对了,谷经理还带了个人过来。」
「谁?」
李红兵问道。
「不认识。」
吴军再次摇头。
见状。
李红兵也没多久问,直接起身,把报纸放回原来的位置,跟着吴军一起前往大堂。
「同志们,今天是我来到丰泽园的第四个年头,算算时间,咱们已经认识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的时间,我和大家相处的很愉快,共同见证了丰泽园的成长,感谢这三年间,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由于我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接下来我将离开丰泽园,前往另外的工作岗位,我今天在这个跟大家告个别。」
「这位是陈立民同志,在我离开之后,他将全面接手我原先的工作,请大家能继续支持陈立民同志的工作,也希望你们能团结协助,让丰泽园的发展更进一步。」
「大家鼓掌,一起欢迎陈立民同志的到来……」
「……」
在听到谷建良的第一句开场白发言,并且看到谷建良带来的那个人时,李红兵心里面已经产生了预感,而接下来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想。
对于谷建良这位领导,李红兵从陌生到熟悉,对他可以说是相当有好感的。
不单单是因为他为人正直,行事有魄力,有原则的同时,也不失开明,可以说是模范领导了。
这三年,丰泽园的公私合营改諽,显然是极为成功,是一个公私合营改諽的经典案例。
如今主导这一切改諽的谷建良要离开,多半是因为做出了成绩,要升官了。
李红兵为他高兴,但也有些不舍。
没人会不喜欢开明的好领导。
不止是李红兵,丰泽园的不少员工,都对谷建良表示不舍,并且还纷纷挽留了起来。
「各位同志,感谢你们对我的厚爱,我虽然以后不在丰泽园,不能继续和大家并肩作战,不过我会记住大家,记住和大家朝夕相处的日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信我们依旧有再见面的机会,有时间我会回来看望大家的。」
面对众人的挽留和爱戴,谷建良的心里面自然是感动和无比欣慰,不过他要走的事情已经定下,并且上面连给他接班的人都选好了,自然不可能因为一点不舍就任性。
将众人安抚下来后,谷建良又将陈立民推到自己前面,开口说道:「陈立民同志的工作能力很强,办事有原则,为人谦和,我相信他很快就能上手丰泽园的一切工作,并且和大家友好和谐相处,希望大家也能多多……」
新上任的公方经理陈立民毕竟初来乍到,不如谷建良有威信,为了更好的交接工作,保证自己离开后,丰泽园能够稳定过渡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谷建良自然要帮陈立民多铺些路,方便他接下来工作的展开。
宣布完这项人事变动后,谷建良又带着陈立民,一一向他介绍了饭庄里的每一个员工,尽可能让陈立民熟悉掌握情况,并且让众人尽快接受他这位新经理。
「陈经理,这位是李红兵同志,我可要跟你隆重介绍一下,别看咱们红兵同志年纪轻轻,今年还不满二十,你要是小看他,那可就错了,他可是咱们后厨掌勺的大师傅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位……」
「谷同志,这位李小师傅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今天第一次见,果然是年轻有为。」
「陈经理,您过誉了,我……」
「李小师傅不要谦虚,不管是外面对你的传闻和赞誉,还是谷同志对你的重视和认可,都证明我刚才并不是在说客气话,接下来咱们同在丰泽园,如果我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李小师傅对我多提意见。」
「陈经理您客气了。」
「好嘛,你们两位同志,就不要在我面前说这些客套话了,以后相处协作的机会多的是……」
「……」
初次接触,也许是因为谷建良的加成缘故,李红兵对新来这位陈立民经理,印象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谷建良带着陈立民认识了所有人,并且交接完了所有工作,下午离开之前,又特地找到了李红兵,单独进行了谈话。
在丰泽园的三年时间,所有人里面,数次一鸣惊人的李红兵,是让谷建良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看好的。
临别之前。
谷建良又专门找上他,其实并没有别的事情。
只是单纯跟他告了个别,对他进行勉励,并且给予了美好祝愿。
由此,谷建良也成了李红兵的第二位老领导。
至于第一位,自然是栾学堂这位前掌柜。
只不过。
因为成为私方经理后,栾学堂已经基本失去了丰泽园的掌控和经营管理的权力,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了挂名的存在,几乎很少过来这边。
对于李红兵给的这个称呼,谷建良笑了笑,并没有拒绝。
……
又是数日。
谷建良的离开,并没有对丰泽园产生什麽实质影响,而接任的陈立民,则延续了谷建良之前的经营方针,没有乱改什麽举措,大家也慢慢接受了这位新经理。
这次新旧经理的更替,很顺利。
不过接下来,又有一件大事情发生了。
票证时代开启的关键节点,全国粮票要发行了。
同时。
马上就要拉开城镇全民粮食定量供应的序幕。
十月中旬,李红兵在《京城日报》的报纸上,先后看到了《拥护政府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制度》丶《一定要把粮食定量供应工作办好》和《加强机关厂矿企业学校对粮食供应工作的领导》等多篇社论,还有及时组织刊载有关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工作的报导。
这些公开信息的发布,显然是在为四九城跟进粮票制度和实行粮食定量的工作,提前做铺垫和宣传。
在这个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普遍没有订报纸的习惯,不过绝大部分单位都有报纸,所以关于这个消息,也很快就传开了。
阎埠贵作为小学老师,平时在学校必做的事情,就是读报看新闻。
毕竟学校的报纸是免费的,不用自己掏钱,看到是赚到,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
看报知天下事,有什麽新鲜事情,阎埠贵看到了记下来,回来跟院里的人卖弄一番,还能彰显一下自己作为读书人和文化人的身份。
「红兵,咱们买大米和杂粮这些粮食,以后也要跟面粉一样,开始实行限量供应了,这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这天,李红兵刚从外面回来,阎埠贵就迫不及待的找了过来。
院里有文化的人不多,平时在单位有时间和精力看报的人,就更少了,而李红兵恰巧就是其中之一。
阎埠贵知道,李红兵和自己一样,平时有在单位看报的习惯,以便了解各种时事和新政策,肯定也看到了今天报纸上的相关报导。
这时候。
前院不少住户,都从自家屋里出来了。
见众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阎埠贵也一脸期待的样子,李红兵说道:「是有这回事,估计要不了多久,街道办很快就会下发通知了。」
随着李红兵这句话出来,众人纷纷不淡定了起来。
「真有这回事啊?」
「红兵,你是从来知道的?」
「是不是和阎大爷一样,从报纸上看到的报导?」
「看这情况,老阎说的应该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以后粮食不够吃了,可怎麽办?」
「哎呦,好端端的,这粮食怎麽也跟之前的面粉一样,都要开始搞什麽定量供应了呢?」
「不会是哪里出了什麽事情吧?」
「……」
听着众人的纷纷议论,阎埠贵有些得意,又有些郁闷。
今天下班回来之后,阎埠贵马上就把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这些情况,给大家说了,结果被不少人质疑。
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奈何他又没把学校的那份报纸带回来,证明不了自己说的事情,只能等李红兵回来,让他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除了李红兵,他想不到更快的证明办法了。
只是这样,就很容易让人感觉,好像他说话没李红兵管用和靠谱一样。
「红兵,你跟大家伙儿说说,这粮食定量供应,到底是怎麽个定量法,具体怎麽定量的,是不是跟之前面粉购买证一样?」
面对杨大妈问出的这个问题,看着众人望过来的目光,李红兵有些无奈的说道:「杨大妈,您问我这个问题,我一时间还真回答不上来。
毕竟报纸上写的没有那麽详细,只是说了接下来将要对所有粮食购买进行定量限制,您刚才问的那些,并没有提到。
不过我猜测,到时候粮食全面实行定量供应,应该还是会沿用之前粮本和面粉购买证的形式,至于每户人家定量多少,大概率跟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丶年龄和所从事的工作有关。
毕竟有的人工作强度大,有的人工作比较轻松,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肯定不一样,而大人和小孩的饭量也不一样。
每个人的定量,可能是会有一些区别,不过上面肯定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起码不会让大家出现没粮食吃的问题。」
知道粮食接下来要全面实行定量供应的消息,不少人都有些焦急和忧虑,李红兵也只能尽可能的给一些安抚。
倒也不是无的放矢,更谈不上泄密。
因为之前已经实行了面粉购买证和粮本,他刚才透露的一些情况,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想要推导猜测出来,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很难。
不过对于具体定量的标准,李红兵虽然知道划分依据,但并不知道全情,而且报纸上也没写。
即便知晓,李红兵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出具体的数据。
「红兵,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也就算了,你知道这次上面为什麽要突然实行粮食定量吗?」
面对这个问题,心里有数的李红兵,却只能为难的说道:「张大爷,这事我还真不清楚,毕竟报纸上也没写。」
知道也不能说啊!
李红兵可不想被当成特务,或者破坏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坏分子。
要是再引起不好的舆论,甚至出现了什麽问题,那就等于李红兵因为多嘴,把自己给玩完了。
能透露的,已经透露。
接下来。
李红兵并没有再多说什麽,因为说什麽也没用了。
这个时候,即便是有人想要囤粮,恐怕已经来不及。
因为现在买粮都要用购粮证,每次买多少粮食,粮店都会有记录,一旦数量超出往常购买的正常范围,粮店就直接不卖了。
全国粮票和粮食全面定量,虽然是到现在才开始推出和落实,之前只是提倡节约粮食为主,但也是有着软性限制的。
接下来只不过是进一步落实到规范的硬性标准上面来。
只是这一个政策调整,让不少人的心里面,都忍不住忧虑了起来。
第二天。
果然有不少了解这个情况的民众,想要去粮店多买一些粮食囤起来,只是并没有成功。
到了月底的时候,四九城市镇粮食供应定量的具体标准,正式出台。
关于这个,各区下面的各个街道办,纷纷开始针对各家各户的粮食定量,展开调查统计和审核工作。
李红兵所在的这个四合院,自然也在其中。
刘海中丶阎埠贵和杜建国三个管院大爷,在经过街道办的政策宣讲和任务传达之后,回到了四合院,很快就开始开始初步的政策宣传和院内各住户的粮食定量统计工作。
「大家都听清楚了,这次按群体划分,重体力劳动者一个月的定量标准是五十五斤,轻体力四十四斤,脑力劳动者是二十八斤,普通居民和十岁以上的孩子,一个月统一是二十五斤,六岁到九岁的孩子……」
「打个比方,我是小学老师,属于脑力劳动者,一个月二十八斤的定量,我媳妇和解成解放,三个人都是二十五斤,解旷今年九岁,二十斤,解娣四岁,十三斤,拢共加起来就是一百三十六斤。」
「大家拿着自己家的户口本,有工作的带上工作证,按顺序排队,分别找我丶老刘和老杜进行登记情况。」
「我们把大家的情况登记清楚,到时候街道会再进一步进行核算和确认,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到时候这上面写的,就是大家接下来每个月每家的粮食定量了。」
「从下个月开始,街道办就会下发对应数量的粮票给大家,以后大家每个月领到了自己家的粮票,就跟以前的面粉购买证一样,凭票和钱去指定粮店购买对应的粮食……」
「好了,话不多说,大家抓紧点时间,不要弄得太晚了。」
「……」
随着刘海中丶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讲清楚情况,很快就开始进入针对各家粮食定量的统计了。
像李红兵这种的,显然是最好登记的,就他自己一个人,直接套用标准,连加法计算都用不上。
面对李红兵递过来的户口本和工作证,阎埠贵连看都没看,直接笑着说道:「红兵,你是炊事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一个月三十五斤的粮食定量,阎大爷没弄错吧?」
「没错。」
李红兵点了点头。
一个月三十五斤的粮食定量,还真不够他一个人吃,但他的系统空间有足够的粮食,一点都不慌。
随着李红兵收起自己的户口本和工作证,看阎埠贵已经做好了登记,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旁边中院的队伍那边,却是传来了贾张氏气急败坏的吼叫声。
「杜建国,你会不会算帐啊?我们家四口人,我们家东旭是钳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者,一个月四十四斤的定量,我和淮茹一人二十五斤,棒梗今年三岁,十三斤,加起来分明是一百零七斤,我们刚才都算好了,你是不是故意想要克扣我们家粮食的定量?」
随着贾张氏这一番话出来,在场众人的目光,不由被吸引了过去。
「贾张氏,我没算错!」
面对贾张氏的胡搅蛮缠,感觉到心累的杜建国,直接黑着脸说道:「这次粮食定量的统计和评定,还是跟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一样,只算城市户口。
你的户口在农村,户口本上没有你的名字,你们家的粮食定量,只能是算贾东旭丶秦淮茹和棒梗三个人的,一共八十二斤……」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