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2章 3亿人类的避难所 (4K)(2 / 2)

加入书签

控制地核温度,防止过热导致结构失效的冷却与热管理模块。

实时监测压力丶温度丶流速丶磁场强度等数据的传感器网络模块。

作为一颗人造行星,火种星的地核要比蔚澜星更加「智能」,因为它是可以进行监测并通过一系列操作改变数据的。

随着派遣出去的移动城市们陆续就位,所采集到的金属矿物资源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了圣启号上。

仅凭采集是不够资源的,最关键的是离野给出的机械世界树种子。

这颗来自于废土神明的神奇造物,将从内到外支撑起整个火种星。

生产车间里当即开始了一系列模块的打造。

被打造后的地核模块则是被投放到了指定轨道之上,而负责组装拼接它们的正是成百上千座0.5级工程型移动城市。

这些卡车大小的移动城市将从内到外一层层地添加组成模块,最终构成行星地核。

最初,模块间几乎没有引力,需要0.5级移动城市使用小型机械臂和工作爪进行对接。

随着质量增加,引力开始显现。此时需要引力装置来辅助移动和定位新模块,避免它们因相互引力而失控碰撞。

模块拼接工作进展过半时,地核内部逐渐产生自然的高温高压,融化部分模块形成液态外核。

当最后一个地核模块拼接完毕后,城市AI通过校验得出了结果。

「报告,地核一切数据皆在正常范围内,可正常运转。」

通讯频道里顿时发出了此起彼伏的热烈欢呼声。

康斯坦丁微微颔首。

「继续吧。」

紧接着的,便是地幔建设了。

在地核建设完毕丶其强大引力场已然成型的基础上,地幔建设便是一场规模空前丶精准无比的「星际堆砌」与「重力驯服」行动。

位于各颗行星上的移动城市们会将采集到的巨量岩石和矿物资源传送到圣启号,再由圣启号输送到地核附近——如果不够的话,还会去从小行星带采集。

在输送前,圣启号将通过城市内部的工程装置将岩石和矿物资源进行粉碎工作,使其化为碎屑。

由于地核已经具备引力,因此会将投放过来的海量岩石矿物碎屑吸附过来,使其覆盖在表面。

当第一层岩石矿物碎屑完成覆盖时,地核会将其加热至白炽甚至熔融状态,以便形成「地幔」。

地幔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一层一层形成。

在此期间,圣启号还会派出一批耐高温的工程机器人,在熔融层之下快速组装并加固那些已冷却的固态岩石,形成纵横交错的支撑骨架,以承受上方日益增长的重压。

整个地幔层就像是一个被3D列印的洋葱,从内核边界向外,一层一层地有序堆积。强大的引力自然压实着每一层新添加的物质。

随着最后一层岩石和矿物碎屑铺设完毕,地幔层就此大功告成。

第三步,则是打造地壳。

人造行星建设就此进入了精巧的大陆建造阶段。

部署于多颗行星的移动城市们将采集到的富含矽丶铝丶钾丶钠等较轻元素的花岗岩质岩层传送给圣启号,再由其传送到火种星上。

这些材料被地幔层的高热地带,以便溶融成新的地壳结构。

随着地壳结构铺设完毕,城市AI开始操作地核模块从内部产生引力和离心力,在地表进行精妙的「地壳运动」。

原本需要数百万才能完成的地质演变,在机器的计算下快速形成。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边缘被挤压隆起,形成巍峨的山脉链;大洋板块则俯冲下沉,重新熔入地幔,完成物质的循环。

地幔柱热流被引导至特定地点,用于制造火山,喷发出新的物质以加厚地壳或形成岛屿。

通过这种「引导式自然演化」,一个活跃的丶具有完整板块构造系统的地壳被成功铺设。

起伏的大陆丶深邃的海沟丶高耸的山脉和活跃的火山一切就此形成。

一颗成功打造出来的人造星球就此呈现在众人眼前。

三位领袖清晰地目睹了全过程。

「不得不说,真是鬼斧神工啊。」楚山河感慨。

「这便是移动城市之力。」卡隆沉吟道。「又或者说,是超自然魔改这场宇宙灾变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变革。」

「建造很成功,人类方现在已经拥有了打造人造行星的能力。」康斯坦丁说道,「以后,我们又多了一条后路。」

「光是这样可不够。」楚山河提醒。「火种星的海洋呢?」

卡隆闻言不由得一怔。

从其他行星上采集到足够构成海洋的水资源,大概是人造行星建设中的终极挑战了。

并非所有行星都是好的水源地。理想的水源需要满足储量大丶易于开采和运输的条件。

虽然说火种星的规模是蔚澜星的百分之一,但它建造海洋所需的水资源亦是一个天文数字。

康斯坦丁则是微微颔首。

「不用担心,关于这一点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在这片选定的区域里,其中一颗行星拥有着「冰卫星」。

冰卫星并非是指完全由冰构成的卫星,而是指其表面和内部含有显着比例的水冰。

毫无疑问,它是采集海量水资源的最好目标。

圣启号就此启动引力装置,改变了冰卫星的运行轨迹,将其缓缓「搬运」到了火种星附近。

在此期间,城市AI会精确计算所需的推力方向丶持续时间和能量等级,以确保冰卫星的轨道改变是平滑丶可控的,避免其自身结构因引力剧变而撕裂。

当冰卫星稳定在新轨道上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水资源采集工作就开始了。

不同等级的工兵型移动城市纷纷登陆冰卫星之上,通过各种工程装置加热地表,使水冰升华成气态并收集,被压缩成高度致密丶标准尺寸的巨冰砖,以便输送到火种星上。

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每块冰砖被包裹上轻质高强度的反射薄膜。

至于运输完事,则是通过移动城市们的主炮。

在太空视角里,你将会看到一幕壮观的景象。

无数巨大的冰砖如同闪耀的钻石,持续不断地从冰卫星上出发,沿着一条稳定的航线,缓缓落入火种星预定的海洋场地中。

随着冰砖大量堆积在海洋盆地里,城市AI启动地核模块,开始加热它们,使其重新化为液态。

在此期间,一些移动城市还会其中引入精心培育的藻类和微生物,开始建立基础的氮丶碳循环,并调节水体的化学性质,为火种星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人类方还会在海洋里投入一系列海洋植物和鱼类,尽最大可能打造出和蔚澜星类似的「海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