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入此门者!《太平经》的道人!(2 / 2)
「好!就该如此清楚!」
荀爽重重点头,行执手之礼,牵着张角行过朱红正门,用苍老的声音宣告道。
「入此门者!《太平经》的道人!」
「入此门者!《太平经》的道人!」
听了这声宣告,一众荀氏子弟齐声重复,洪亮的喊声传遍整座庄园。很快,就有仆役端着之前备好的酒水丶小食丶点心丶肉乾,从中堂后过道中公开撤下。等张承负跟着张角,抵达论道的亭台时,整座亭台中都变得空空荡荡。早就铺好的席子上,连一罐清水都没有,更不用说什麽「水酒」丶「宴席」了。
「张君,请坐吧!」
看着空荡荡的席位,大贤良师张角笑了笑,带着十几名「充数」的弟子门徒,坐在了宾客的左位。而大儒荀爽带着十几名族中才俊子弟,包括荀彧丶荀谌与荀攸,坐在了席间的右侧。双方分列对坐,泾渭分明。太平道的黄巾门徒,与世家的冠帽子弟一言不发,只是互相对视,看着对面不同的衣着与模样。这一刻,彼此虽然都是人,却仿佛隔着一道生来不同丶无法逾越的天地。
「张君是客,想从哪里开始?」
「既然为《易》而来,那自然就从《易》开始!」
听到这老道的回答,年轻的荀彧眉头皱起。难道说,今天叔父与对面的「论道」,将不仅仅包括《易》学,还会延伸到更多,甚至会论及朝廷?叔父可是党锢之身,若是有些话,被这道人传出去.
大儒荀爽神色不变,早有预料。他只是轻轻点头,稍一沉吟,就开口道。
「郑公曾解《易》书。所谓天道,『承天命以行仁政』。圣人得道而立王,王者代天而牧民。《系辞》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为天丶为君,坤为地丶为臣。《坤》卦六爻,都以乾为君,以坤为臣,从王事即从乾君臣天地之分,天命仁政之行,就是《易》中天道,天地乾坤!」
「哦?所以,在荀公看来,《易》书的天道,即是『德治』?为行德治,就有君臣。君臣之分,上下明确,犹如乾坤秩序?」
「不错!圣人立制,天命所归。乾坤阴阳,便是君臣纲常!」
「贫道却不敢苟同。」
「张君莫非还有其他解法?」
「有的。」
「愿闻之。」
「天道是『自然无为』。天行其道,不施不为而万物化。圣人不治而治,自化而化。而乾坤者,太极自然生化。治者顺其气候,布其五谷,不以刑政逼人。」
大贤良师张角笑着开口,似乎是前汉「无为而治」的旧论。但他轻轻看了身边的张承负一眼后,继续阐述,却从传承的旧说中,发出了无人敢想丶从未有过的新声!
「乾坤是天地自然之理,君臣是人间上下之分。但乾坤与君臣间,却并无定数。天道无为,或无需择一圣君而治,而民可自治!万民合治,道心感天。自然之治,亦可为也!」
「自然无为,民可自治,无需圣君垂范?!」
这句阐述一出,一直沉稳的大儒荀爽,神色勃然骤变!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