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利 人和 天时(1 / 2)
第154章 地利 人和 天时
那句「人间正神」,轻飘飘落在空寂的听鹤殿里,像雨点砸进一泓古潭。
殿角铜炉里,上好的檀香烧着,青烟一丝丝一缕缕,缠绕着梁柱。
姜明便在那青烟后头,不咸不淡地颔首,算是应下了这桩在旁人听来石破天惊的念想。
玄月真人的清眸终于没能维持古井无波,微微动了几分涟漪。
她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神情已敛去所有波澜,比方才更郑重几分。
「姜居士,贫道知你心切,只是此路……难于登天。」
她缓缓道,语声不徐不疾,却将其中关节剖得清清楚楚:
「敕封正神,非是戏言。先得有万民自愿信奉,香火愿力自成潮涌,此为『地利』,是根基。」
「再者,须我道门清议,察其德,观其功,若果真泽被一方,方可联名上书,达于天听。此为『人和』,是名分。」
她说到此处,话音微顿,目光落在姜明那双平静得过分的眼眸上,添了三分凝重如山的味道。
「最后,亦是最难的两桩。一为当今天子御笔亲书,金口玉言,颁下人间诏令。二为九天之上,冥冥之中,得玉皇法旨,天道允准。此二者,方为『天时』。」
「四者缺一,皆是镜花水月,枉费心神。」
一席话说完,殿中那缕檀香仿佛也凝住了。
姜明听完,面上依旧不见波澜,甚至还闲适地抬眼,看了看殿外那棵不知名的老树。
「家弟姜亮,在陇西也算有些薄名,并非无根浮萍。来此之前,我已在长安略作布置,民心地利,想来无有大碍。
他收回目光,语气平淡:「今日来贵宝地,便是为问一句,天师府这『人和』,肯不肯借我一用?」
话说得轻轻巧巧,却让玄月真人身后的几位道长,眉心都微微一跳。
玄月真人目光在几位同门脸上一掠而过,无声地探询,又无声地收回。
她垂下眼帘,看着自己袖口的云纹,沉吟道:
「天师府代天行化,举荐正神,是分内事,也是千钧担。若所举非人,功败垂成,折损的是天师府千年的声誉,由不得我等不慎。」
话锋至此,却又微微一缓,如春风解冻,添了些人情味道:
「但姜校尉于我等有活命之恩,此番更是为国舍身,于情于理,我等自当联名,叩请天师定夺。」
「只是……那两桩通天彻地的『天时』,居士心中可有章程?也好让我等一并禀明,让天师心中有个计较。」
这番话,已是松了天大的口子。
姜明那一直挺得笔直的背,似乎也因此松泛了些许。
他起身,对着众人深深一揖,声气依旧不疾不徐:「多谢诸位道长成全。」
待直起身,他却忽然笑了笑:
「敕封正神,名义上要玉皇敕令。可玉皇他老人家高坐凌霄,心里揣着的是三界万方,哪有闲工夫为凡间一尊小神多费心思?」
「说到底,不过是天庭考功司循着规矩,走一道文书过场。只要文书递过去,同僚上神没谁跳出来说个『不』字,这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像是在说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来鹤鸣山之前,我已跟长安城隍庙里的几位,算是递过话了。想来,他们不会为难我家小弟。」
话音落下,满殿寂然,连那缕青烟都仿佛断了。
玄月真人的手在袖中微微一攥。
这等天宫规程,便是天师府的典籍,也只得寥寥数语。
他却说得如数家珍,仿佛自家后院一般熟悉。
至于那句「递过话了」,更是口气大得惊人。
长安城隍非比寻常,乃是初朝敕封的「十三省总城隍」,在凡界阴神中,也算排得上号的人物,便是天师府也不敢怠慢。
到他嘴里,竟成了可以随意「递话」的存在。
玄月真人心头一时波涛翻涌,目光却下意识地瞥向姜明身后,那根用白布缠得严严实实的长棍。
念及此棍的神异,再对上这人沉深莫测的神情。
她忽然觉得,或许,对方真有那份底气。
玄月真人将目光从那根白布长棍上收回,转而问道:
「这天上的事,居士自有章程。只是不知,这人间朝堂之上,居士家中可有方便?」
姜明闻言,先点了点头,复又摇了摇头。
「真人此话何意?」他反问。
他能洞悉天庭文书脉络,对这尘世朝堂却不甚了解。
玄月真人眸中最后一丝涟漪也平复了下去,心底反倒明澈了几分。
「居士有所不知,」她轻叹一声,语声如旧,「在这件事上,当今天子,怕是比我天师府还要提防三分。」
「典籍少有记载,却是我道门前辈口耳相传的一桩公案。」
她讲得不疾不徐,像是在说一桩与己无关的旧闻。
「前朝有位天子,出于私心,欲敕封一位无尺寸之功的宠臣,做一方城隍。诏书下了,庙宇建了,仪轨之隆重,百官皆去朝贺,好不风光。」
「怪,就怪在那尊请进庙里的泥塑金身。」
「庙门外,那神像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可任凭你如何抬,如何请,一旦到了庙宇门槛前,便无端沉如山岳,千百人推挪不得分毫。最后,就在万民瞻望之下,那泥胎忽然无风自裂,『哗啦』一声,碎成了一地瓦砾。」
她说到此处,殿中几位道长皆是神色一凛。
这等事,在凡夫俗子口中是桩奇闻。
在他们这些修行人眼中,却是神道最直白不过的态度。
「此事,于神道其实无碍,可于那位天子的威信,却是影响甚重。彼时朝野震动,人心浮议,险些酿成大乱。自那以后,历代天子敕封正神,便慎之又慎。」
玄月真人看着姜明,话音里带上一丝沉甸甸的意味:
「我等举荐不成,不过是折些颜面;天子金口一开,却落了空,那动摇的,可是国本。如今的陛下,这等风险,怕是不肯轻犯。」
一席话说完,殿中只余那檀香袅袅。
姜明听着,一直没开口,只是垂着眼,不知在想些什麽。
许久,他才抬起头,对着玄月真人,只是点了点头。
「尽人事,听天命罢。」
也就在此时,殿门外微微一响。
先前领姜明上山的小道童,细碎步子踩着檐影,进来躬身一揖,声音清亮:
「启禀诸位真人,姜锋师兄已在殿外候着。」
玄月真人紧绷的眉眼,似被这句话轻轻松开了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