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 2)
地方官府接到中央文书后,需将涉及民生的内容,如赋役政策丶司法判决丶科举通知,以「告示」「榜文」形式张贴于市井丶官署门前,或通过里甲系统传达至基层。例如,每年的赋税额度丶徭役征派会在乡里公示,称为「实征册」。
政务公开在朝政清明的时候可以做到,当朝廷变得腐败丶国家堕落之后,反倒是不敢执行了。判案不讲证据,拿不出对应的条框,全凭官老爷的心情,谁的背景硬丶身后使钱多丶谁请得起绍兴师爷,谁就能赢得诉讼。
寻常百姓争讼,不管对错先打板子,如果不懂得使钱,那简直就是不给官老爷面子,往死里打。官府法律只为权贵服务,百姓没钱就没法想:打官司先交钱,受了委屈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下。
懦弱的选择自杀,性格要强的忍无可忍之下只能造反,又会被朝廷斥为「反贼」,被无情剿灭,死了之后还要背负骂名。「实征册」也越来越敷衍,成为一纸空文,官府徵税从心所欲,百姓抵触情绪严重。
既然怎麽交都交不完,那麽乾脆就不交,抗税情绪高涨,官府与百姓互为仇寇。朝廷的信誉破产,公信力荡然无存,社会组织度降低。
当满清榨乾每一滴民力用于战争的时候,大明朝廷还在「是剿是抚」的问题上纠结不定:剿了,没人种田丶没人交税,越剿大明越穷;招抚吧,又没办法让百姓活命,在吃完朝廷给的一点点赈灾粮之后,只能再次造反。
或许,大明的反贼们在打进北京城的前一刻,都不认为自己能够成事,只是眼巴巴地等着朝廷诏安,然后施舍他们一点点可以饱腹的粮食。只可惜,那时候朝廷连这一点点粮食都没有了,于是大明真就被这群流贼给打下来了。
可是打下来以后呢?他们经历了最初的兴奋,掠夺豪强的钱财,迅速腐化堕落,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空有银钱,还是找不到吃的。因为那时候整个北方已经赤地千里,基本已经种不出粮食来了。
北方有北方的摊派,南方有南方的血税。江南士绅喜好豢养家奴,豪奢之家动辄养奴数万。即使大明法律严禁「略卖」良民为奴,但事实上,地方豪强丶缙绅凭藉权势,强迫佃户丶贫民成为奴婢,成为普遍现象。
江南地主常以「抗租」为由,将佃农及其家属罚为奴仆,而这些人对待奴隶又极其残暴,以至于从天启到崇祯年间,江南奴变不断。他们以「索契」为主要诉求,成群结队地向主人发起冲击,要求主人交出卖身契,还他们自由之身。
他们与被重税逼迫得活不下去的小自耕农联合在一起,向权贵复仇。明明是鱼米之乡,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最⊥新⊥小⊥说⊥在⊥⊥⊥首⊥发!
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陈奇瑜丶陕西巡抚洪承畴丶三边总督孙承宗上奏:陕西大旱,麦苗焦枯,请求朝廷拨给赈灾粮!!!
朱由检提着朱笔悬在奏疏上,却久久不能下笔,就如同那些被他难住的考生一样,内心纠结不安,他放下笔,微微叹了口气:「让孙传庭运一批粮食回去吧,再多的我也没有办法了,你们并没有做错什麽,可是我救不了你们!!!」
年初朱由检囤积的四百万石粮食现在已经发出去一半了,内帑一百多万两银子也只剩下五十万,距离夏收还有两个月,南方会更早,可是南方的粮食容易堵在运河上,然后莫名其妙发霉,变成多年的陈粮,狠狠的贬值!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