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 放榜了!(1 / 2)

加入书签

宋时安到底是谁?

现场的七个大学士,加上旁边那位年轻国子监学士,竟无一人知道。

按理来说,在盛安里面,才学很高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很好的老师。

就比如宋策,他的老师曾经就考取过进士,是国子监里一位学士。虽然没有做到大学士这个位高权重的位置,但也颇富盛名。

这些大学者带的学生,平时走动也很多,一些卓越小辈,基本上都认识。

首席大学士古易新还抱过小时候的宋策。

「说起宋策……」这时,古易新突然想到些什麽,「他,是不是还有个哥哥?」

「好像是有,但不知道叫什麽名字。」张兆摇头。

再怎麽样,让这些大人物记得一个毫无名气的庶子,也是不可能的。

「那这位宋时安,就不是出自高门大户了。」孙康判断道。

「难得,不出自高门,无名师教导,却有这番学识和见识。」有人感叹道,「此子,会有一番作为的。」

听到这个,晋王产生了一丝的兴趣。

但,也仅此而已。

虽富有才学,但无家族背景,哪怕能够有一番作为,也相当有限。

比如在座大学士里的张兆。

寒门出身,恩科状元,顶多也只能走到这个位置了。

而且,他的建树也只是在治学方面。

不像古师,曾经做过少府,乃国家要职,是九卿的实权职务。

古易新是老了之后,才退到了首席大学士的位置,专注治学科考。

哪怕等他告老致仕,这个位置,也不会是一个寒门『贵』子来坐。

能够辅佐自己的,一定是世家嫡子。

相比起个人能力而言,晋王认为自己更需要的,是得到『贤臣』背后的宗族支持。

「那这第亚元第一(科考第二名),就不用猜了。」孙康笑着道。

「还是看看吧。」

「可惜了,如若不是这个宋时安,孙谦的确连中三元的机会。」

在大家的讨论声里,第二名的试卷糊名被裁开。

果不其然,盛安,孙谦。

而这个名字,相比起宋时安而言,更加牵动着晋王的心情。

孙谦,孙司徒的嫡子。

虽不是嫡长子,但却是众多儿子里,最优秀的一位。

继承扬州孙氏的,很有可能是他。

在他未发迹起势前,就该拉拢了。

………

翌日。

司徒府邸,正堂。

一位白须白眉,左手拇指戴红玉扳指的老者坐在主位。他年逾七十,但却相当硬朗,给人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龙马精神。

「现在,应该快要到放榜的时候了吧?」

坐在孙司徒旁边的大夫人,相当期待的问道。

这时,大管家回应道:「回夫人,应是了。」

「那谦儿你不去看看放榜?」大夫人问。

一位坐在堂下,眉目清秀却器宇轩昂,一身贵气的少年昂着首,相当自信道:「儿在家,等朝廷官员上门通告述职便可。」

「我儿好生骄傲啊。」夫人打趣道。

「中举那是肯定,中亚元也理所当然。」

想到自己儿子考试时的文章,孙司徒用手捋了捋胡须:「倘若那解元不是他,那就是老朽的问题了。」

「为何?」大夫人不解,「没中解元,为何是老爷的错?

对此,孙司徒笑了笑:「谦儿不中解元,那就是老朽在朝未与同僚和善相处,遭了他人记恨。」

这番话,说得其它人不知怎接。

「老爷名满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定不会有这种事。」只有大管家,适时的吹捧道。

「哈哈哈。」

孙司徒笑出了富贵的声音。

堂下其馀几位嫡子,则是表情微妙,视线游离。

不自觉的,到了孙谦的身上。

直到听到那小子接下来的发言,当即就生理性反胃。

「区区解元而已,儿明年定会考上状元,不辱父亲英名。」

………

「放榜了放榜了。」

宋府,所有人都兴奋异常。大夫人更是恨不得和宋策一起出门,都有点苍蝇搓手了。

宋靖握住她的手,淡淡的微笑,劝说道:「让策儿自己去吧。」

崔夫人迫不及待的说道:「那策儿快点回来,告诉娘考中了第几名。」

「没考上也也要告诉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