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8(1 / 2)

加入书签

连当地横行霸道的屠家都被收拾,其他欺行霸市的人,自然也不例外。

还有当地不少豪强乡绅,都在薛明成打击范围内。

对薛明成来讲, 这些并未放在心上, 反而是后面腐败的官员, 让已经离开叙州,去往宣新府的他头疼不已, 甚至有些意志消沉。

可对叙州百姓来讲, 薛明成就是青天大老爷。

帮他们整治恶霸, 还市场一个公道, 还帮那么多养殖户出头, 弄走了屠家,好让各类养殖户有个喘息的机会。

帮他们修当地的水利,归还他们的土地, 一些不合理的借贷统统都帮忙解决。

要说一切都尽善尽美了,自然不是。

就算是薛明成还没走的时候,依旧有官吏欺压的存在。

可总体来说,比之前好太大了。

多数人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就是进步,至少对百姓们来说是这样。

此次中原大旱,叙州虽未被波及,可这事闹得人心惶惶,还有人不停地说粮食要涨价。

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消息传来。

那就是薛大人跟传闻中的纪楚纪大人领了赈灾的差事。

他们两人的名声自不用讲。

但凡想过好日子的百姓,对他们两个都有所耳闻。

可叙州人还是更了解薛大人一些,也更心疼他。

再听说,中原大旱需要的赈灾粮极多,可朝廷只拨了三分之一的赈灾款。

两位大人日夜兼程,在灾区巡查,总要精打细算,让更多灾民得以救助。

但这个缺口,任谁听了都明白,这不是精打细算能完成的。

所以对两人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但意外的是,这些质疑只存在各个家族当中。

百姓对此并未多讲。

“没有充足的赈灾款,也能怪他们吗?”

“一听便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人家愿意帮忙,已经很好了。”

“是啊,他们所在的宣新府,昌河州都没遭灾,两位大人就是来帮忙的。”

普通百姓这样讲,反而把士族子弟的声音压了下去。

毕竟论人数,还是普通人占上风。

讨论声中,叙州百姓竟然有了自发捐粮的念头。

尤其深受薛大人恩情的养殖行当。

弄走一个屠家,让各家都活了过来。

不仅如此,还有田地被归还的农户,更是主动请命。

趁着三四月份农闲,他们赶紧把粮食送到灾区,赶回来之后,还不耽误夏收秋收。

商议过后,响应声此起彼伏。

叙州百姓记得薛大人做过什么,更知道大人的难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ū?????n???????2????????ò???则?为????寨?佔?点

他们正苦于无法报恩,现在给了他们机会,大家不可能放过的。

知恩图报,这是最朴实的道理。

普通百姓或许没念过多少书,不认识多少字,不知道什么利弊得失。

但这四个字,几乎刻在多数人的骨子里。

薛明成看着叙州百姓的信件,再看着他们送来的粮食数量,整个人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他自以为没帮到他们,以为那些周而复始的事情,都是无用功。

其实并非如此。

一切都是有用。

走过的脚步必然会有痕迹,这是必然。

前段时间还在惆怅的薛明成,被这封信上的内容一点点燃起希望。

有用就行,知道不是白做工即可。

不仅薛明成被叙州百姓鼓舞,疲惫不堪的钦差队伍同样被感染。

此次来赈灾,不止纪楚薛明成辛苦,手底下的人,哪个睡过好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