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7(1 / 2)

加入书签

这昌河州的冬日是个什么样。

白婵婵的娘家人还道:“都说曲夏州已经够冷了,但跟这里比起来,还是不一样。”

在曲夏州的,十一月还能出门,腊月穿上厚棉袄也能走动。

可昌河州这边的腊月,大家都猫在家中,除非必要,基本不往外面走。

不过这样也好,凑在一起说说家常,也算热闹。

大家也尽快赶制大婚需要的物件。

纪振跟白婵婵自然是最忙的。

纪振还靠着些年的月钱,在衙门附近购置了一处小宅子,这宅子之前就装了火炕,等到成亲后,就能住进去。

为了收拾这个宅子,腊月他也在外面走动。

白婵婵家人看着,自然没话说,也心疼他太冷,直接去街上铺子里,买了两块最好的皮子。

这般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很快就到正月二十。

因是知州的侄子成亲,来凑热闹的人不少。

婚事的场面热闹又喜庆,看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好像给漳兴四年,带来一个好的开始。

听着喜庆的礼乐,再看着热闹的迎亲队伍,即便是围观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今年,日子一定会更好吧。

随着新一年到来。

昌河州果然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传来喜讯的,是纪楚一直关注的两处养殖场。

“成功过冬!”武掌柜跟皮货王家的,兴高采烈地同纪大人讲,“还是您的方法好用,赶紧在附近建了火炕,那温度极合适,兔子都生了两窝。”

武掌柜他们几乎是在养殖场过的冬。

眼看着宝贝兔子生了崽,再看水貂也照常吃喝,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看这些东西,可比我家儿子都精贵。”

“谁说不是啊,小心翼翼伺候,才把小东西们养活了。”

对于养殖行当来说,最难的过冬都渡过,给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不出意外的话,等天气一暖和,本地的养殖场就会遍地开花。

“就是有一点。”武掌柜如今也跟纪大人客气,直接说出自己的顾虑,“水泥太贵了。”

水泥价格高,这点大家都知道。

毕竟本地没有水泥作坊。

昌河州之前对这东西也没什么需求,故而建不起来,大家也买不起。

可现在不一样,武掌柜跟皮货王家,去年咬咬牙在养殖场里铺设一点水泥,就发现这东西的好处。

便于清洁,还能隔绝温度,甚至冬暖夏凉。

水泥如果便宜一点,他们肯定会大面积使用。

问题就是,太贵了。

纪楚稍稍点头,他知道了。

水泥作坊,确实是个问题。

于是昌河州开年第一桩事,便是讨论这水泥作坊。

其中工司主事最是上心。

去年他都提过这事啊!

甚至前年也提过!

可昌河州地方穷,没钱,真的建不起来。

现在终于再次提及,他就差长篇大论了。

“天气稍微暖和一些,肯定有大批养殖场要开,到时候都需要水泥。”

“还有广宁卫的营房,要是有水泥修筑的话,必然极为结实。”

“今年棉花麦子都有收成,若本地百姓手里有了银钱,少不得要做火炕,水泥更是好用。”

总之列举了种种,就是一个意思。

纪大人!

开水泥作坊吧!

不能再等了!

纪楚看向户司主事。

户数主事刚刚一直不说话,现在立刻道:“不行!户司没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