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4(1 / 2)

加入书签

追究他们的罪责,只会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纪楚理清前因后果,直接道:“你识字吗,找你们当中认字的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写下来,再签名按手印,本官替你们做主。”

在对方追究他们没有路凭,随意去往他处之前,先发制人,告他们一状。

这样谈判的时候更简单。

“把大家安置下来吧。”

只是,把大家安置在哪里?

得到命令的书吏挠头,最后道:“流放驻地的犯人,不是新盖了房屋吗,让犯人们挤一挤,腾出二十间房屋给这些佃户们住。”

流放的犯人:?为什么?

因为你们是罪犯啊。

这些佃户虽然没有路凭,但他们是普通百姓,也是有户籍来历的。

跟他们比起来,肯定是他们重要!

大冬天要给佃户腾位置的犯人们差点破口大骂。

可大家定睛一看,罪越重的,平时不服管偷懒的,才需要挪动。

其他人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

都说了,在昌河州过日子。

要么遵纪守法,偷个懒也无所谓,是个良民即可。

要么好好赎罪,认认真真劳动改造。

否则?

否则有的是办法折腾你。

没过多久,这些犯人们更加傻眼。

因为明年他们要继续开荒,新开荒的土地,大概率会被分给本地想种地的渔猎人家,又或者分给投奔来的佃户。

纪楚这是把他们当驴用啊?!

凭什么啊?!

凭什么,凭他们是本本分分的庄户人家。

人家祖祖辈辈种田糊口,不比你们强?

纪楚听到这个处理方案之后,笑着道:“不错,就该这么做。”

负责此事的书吏挺直腰板,看到没!纪大人都夸他的了!

昌河州如今的风气,便是鼓励劳动,唾弃这些罪犯。

这种风气为何起来,不用多说。

只是初到昌河州的这两三百庄户人家,还是战战兢兢,即使梁得昌说了多次,他们还是觉得,这一趟是不是来错了。

不怪大家这么想。

主要是这路上太苦了。

只是苦就罢了,还冷。

要说如今才十月份,怎么比他们那寒冬腊月还要冷啊。

北风一吹,好像骨头缝都被吹透了。

“太冷了,这么冷的天,冬日怎么过。”

“十二月才难熬吧。”

“怪不得这里的田地没人要,实在待不下去。”

“跑了一千多里地,就到了这,实在不该走的。”

这话都是在昌河州城门前说的,等里面差役让他们进营帐暖暖身子,喝了姜汤,整个又好起来。

可是接二连三的问话,还是让人心焦。

梁七叔更是想回家。

可现在回家,肯定会冻死在半路。

既不想留,又不能走。

实在是太难了。

梁七叔跟梁得昌关系亲近,忍不住抱怨几句,可再看梁得昌被喊走,心里又难免担心。

好在等梁得昌回来,就听他道:“放心吧,纪大人会帮我们的。”

真的?

梁七叔虽然也听过纪楚的名声,可没有感受过,还是不信啊。

接下来的事,却让他不得不信了。

梁七叔一行人,先是一一登记了情况,又有熟悉的人写明来此的缘由。

接着就给他们安排住所了!

哇,这里的房子,修得好像有点结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