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9(1 / 2)

加入书签

完,邓将军便笑:“怎么会是我的好谋略,分明是你的。”

这是学的曲夏州啊。

邓融跟他弟弟邓成常有书信往来。

在广宁卫做的事,不过是曲夏州复刻而已。

更因为他们早就做好准备,兵精粮足,可以更快施行。

纪楚摆手:“还是将士们勇猛,这才是和谈的基础。”

否则人家为什么跟你谈?

这话也没错,听得邓将军身边将士们,忍不住露出大牙。

即便是互相恭维,这话也是好听的!

既然有了计划,剩下的便是施行。

“他们需要盐巴。”军需官老董上前道,“纪大人,好久不见。”

军需官老董,便是当年去曲夏州沾桥县买棉衣的人。

十万棉衣的事情,都被他谈成了,后面转为军需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其实纪楚跟老董早就见过,不过这么正式会面还是头一次。

毕竟两人都很忙。

老董还要负责火器作坊的运转,简直脚不沾地。

这会过来,也是再次确认草原需要的东西。

盐巴,香料,还有针线等物,都是必需品。

这些东西并不难弄。

尤其是盐,昌河州有两个盐场,足够用的了。

剩下的东西,再一一调过来。

他们要拉拢草原上好好过日子的部落,肯定也是有诚意的。

有他们互相牵制,对边关来说,压力也会更小。

纪楚思索片刻道:“再送一百套棉衣,至于怎么分,就看他们自己的。”

对于现在的广宁卫来说。

棉衣自然不算什么。

不仅士兵们人人都有,库房里甚至还有库存,拨出一百套出来,不算什么。

对昌河州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关外却是极为珍贵的礼物。

有这份东西押宝,甚至比得上更容易获得的盐巴。

“送出去的棉衣内里绣上编号,如果他们的棉衣被其他人抢走,更方便寻找。”

这不是要挑拨他们的关系,如果那些人不去抢,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若是抢了,也知道是谁抢走的。

纪楚当然希望,大家都是热爱和平的。

至于他们心里怎么想,全看他们自己了。

等广宁卫这边的事情商量差不多,九月份的大雪已经落下。

草原部落的侵扰逐渐结束,该他们这边的军需官上场了。

这事交给邓将军,纪楚也是放心。

真正的将军,必然是文韬武略。

再者,他在州城,一定是他的后盾。

广宁卫定下计划,按部就班施行。

一百套棉花,各色必需物件,以及各类瓷器陶器,全都在广宁卫仓库放着。

纪楚则要回州城了。

年底,衙门事情也多。

一个是麦种跟棉籽的分配。

还有十二个县官员考核,以及本地扶济名单等等。

甚至还有畜牧司下几个养殖作坊的过冬问题,全都需要查看。

与此同时。

纪楚跟邓将军的文书已经到了京城。

皇上与阁臣们一一查看。

文的方面的,麦子棉籽,全都发展顺利。

两样农作物的产量,更是让不少人惊叹。

还有另辟蹊径的畜牧司,成功缓解了本地人跟棉花的冲突,让以后的棉花种植可以畅通无阻。

武的方面更不用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