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7(1 / 2)

加入书签

为生, 做皮货买卖的,也有两三万人,都是靠这个行当吃饭。

刘知州讲:“靠这个吃饭, 必然会忌惮棉花。”

“即使他们知道棉花是好东西,甚至自己也想用,但影响到生计,那也没办法。”

祖祖辈辈靠着狩猎为生,然后告诉你,有更好的东西代替兽皮,你辛辛苦苦猎的猎物,还有靠着技术制成的好皮子会降价。

那会是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要同他们说什么?

说大道理,讲昌河州发展必须依靠棉花,这是发展本地的基石?

讲什么天花乱坠的牺牲精神,牺牲一个行当,损失一部分利益,让更多人受益?

要格局大一点?

这都是瞎说。

纪楚也道:“事关生计温饱,跟格局大不大没有关系。”

当然,即使如此,不管是刘知州,还是纪楚,都会继续推进棉花。

可这也不代表,要放弃猎户们的生计。

对此,纪楚在去年巡视各县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赶在年前给薛明成写信,让他“送”一些养殖好手来昌河州。

此时昌河州的猎户,以及靠着皮货生意过活的两三万人,确实非常担心。

年前那会,广宁卫传来“好”消息。

滇州棉在昌河州种成了!

这消息对猎户们来说喜忧参半。

对那些保守点的猎户来讲,就是一番谩骂,什么棉花,也能跟皮货比?!

网?址?F?a?布?Y?e??????ù???ē?n????????????????????

对稍微明白一些的猎户讲,知道上等皮货的买卖,基本不会受影响,可下等皮货肯定要滞销。

问题是,山间林子虽大,也没有那么多好皮子给他们猎啊。

多数猎户,还是靠低端皮货生活的。

低端皮货跟现代人想得不太一样。

现代依靠养殖业,或者仿造行业,造出来的皮草,不管真假,都是皮毛顺滑稠密。

野生动物跟养殖的不同,根本不可能像现代人认为的那样顺滑油光,多数皮货并不算好。

拿家养猫跟流浪猫对比就知道了。

那皮毛情况,就是完全不同。

再者,山上的猎物饥一顿饱一顿,不饿得皮包骨就不错了,哪有什么那么多上好皮货。

所以大部分猎户的买卖,基本都是下等皮货,主打一个赚不到太多钱,但也饿不死的地步。

而购买下等皮货买家,自然也不是什么有钱人。

如果有了更便宜的棉花,这些买家会做什么选择?简直不言而喻。

再说直白一点。

高端皮货市场,不用担心其销量。

放在现代也是一样,最高端的皮草,一件大衣,用到千只紫貂身上最柔软的皮肤也大有人买。

中低端时常,则会被棉花取代。

尤其是棉花并不算高的价格,加上纪楚等人一直在尽量平衡棉价。

势必会完全替代低端皮货。

有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那就是西北关外的战争,也有皮货的原因。

对于这种情况,身在其中,做低端皮货买卖的两三万昌河州百姓,必须考虑到。

用另一句话解释,那就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所以去年棉花种植成功,这两三万人就颇有些忧虑。

等到今年正式种棉,各地老农还被派过去学习,这份忧虑自然增加。

昌河州五个最厉害的皮货商人,如今面对平日合作的猎户,甚至遇到同行,都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