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1 / 2)

加入书签

门刚开,这会就走。

小宋训导是为数不多被请来送他的,也是帮纪楚处理后面的事:“放心吧,这里有我,有什么事,咱们及时通信。”

几人边走边说,到了城门口,小宋训导已经泣不成声。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恍然如梦。

改变他生活最多的纪大人都要走了,以后要如何,真的不知道啊。

纪楚拍拍他肩膀,不再多说,可刚抬头,就看到城门外等待的百姓。

按理说城门开了,他们应该排队进城才是,可大家都没动,而且门口的人明显比平时多。

因为这些人,都是来送纪大人离开的。

曲夏州各地百姓,但凡知道消息的,都携家带口过来,门口基本上都是人。

要不是各县害怕出事,拦了一部分,只怕人会更多。

曲夏州十七个县的县令基本都在这了。

而他们手里,每个人都有一把伞。

万民伞。

上面有着无数百姓的名字。

这是当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不是纪大人,他们真的不会有如今的生活。

他自从来了曲夏州,无论哪一件事,都是为了普通人好。

从冬日扶济,再到他走之前的良种分配。

全都是逆着乡绅豪强们的心愿来的。

数科一众人等,更是站在城门前道:“不让我们来送,是不可能的。”

就是纪楚没说过自己什么时候走,可他们能打听啊,他们能观察啊。

尤其是数科的匠人夫子们。

自从纪大人为蔡夫子开辟一条路出来后,整个平临国的匠人夫子便不再罕见,如今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冲着这份恩情,若是不来送他,那他们算什么?

纪楚看着众人的表情,深深一拜。

都说他帮了大家,可殊不知如今的一切,也是大家一起建设起来。

百姓哭声中,纪楚接过那几把万民伞,上面还有不少熟悉的名字,人群更有不少熟悉的面容。

这次是真的要走了。

近七年的时光,确实很不容易,但这也是美好的回忆。

“走了。”纪楚朝众人摆摆手,翻身上马。

去往下一个地方。

原化州。

或者说回原化州。

能回老家,李师爷他们还是高兴的。

上次回家修缮祖坟。

这次更是衣锦还乡!还是朝廷钦差呢!

说到朝廷钦差,跟他们一起上路的,还有京城来的传旨太监,因为差事已经办完了,这位大太监也不想挡着众人送别纪大人,故而更为低调。

大太监一直往曲夏州走了不止一次,跟纪楚也算见过好几面,一直知道他名声好,可今日见了,更明白百姓们对他的感情。

看着放在马车里的七把万民伞,大太监感慨道:“这,以后就是你的护身符了。”

无论去哪,什么乡绅土豪,都不敢太过为难纪楚。

民意如水,不可不在意。

更别说,纪楚在曲夏州的威望如此之深,倘若做了什么针对他的事,整个曲夏州的百姓都会不愿意的。

李师爷听大太监这么说,心里明显紧张。

要用万民伞保护?

这?

但路上不是说话的地方,等到了一处驿馆,才认真谈事。

而大太监又从身后人手里拿出一道圣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