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5(1 / 2)

加入书签

年号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来计算时间的,也没那样重要。

但对朝廷来说,意味着权力一点点过渡。

更别说今年还是乡试年,明年会试再一开,这些年的学生便都是新皇的门生。

朝中臣子也会慢慢向皇上靠拢。

平临国的局势就能更加稳定。

至少纪楚希望如此。

真要打仗,受苦的一定是普通百姓。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今年的边关建设,一定要认真细致。

事实上。

不管是西北边关,还是广宁卫,以及沿海商船,都饱受外族侵扰。

今年春天,对西北边关来说,更是一种考验。

打仗的事,纪楚帮不上忙。

但这后勤补给,必然跟上!

纪楚这边已经做好准备,另外四个州府经过鸡飞狗跳的年节,也终于定下拨给常备军的预算。

他们都等着京城回消息,只要那边点头,他们就可以行动了。

岳将军甚至派人专门过来问问,估计也在等消息。

漳兴元年,正月十七。

朝廷的文书也是加急发来的。

同意陇西右道五州府的预算。

再令纪楚监管此事,由他调配各地预算。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怎么一点也不意外啊!

简直在纪楚本就高的官职上,又层层加码。

纪楚对此倒是坦然。

他对李师爷道:“还记得咱们过年那会,说今年是乡试年。”

记得啊。

李师爷已经傻眼了,还要纪大人继续跟他解释。

“皇上缺人用。”

毕竟才是漳兴元年。

太子那边的人,确定不好用了。

想要有自己的班底,至少要等乡试,会试过了之后。

才能逐步安稳。

也就是说,这几年里,纪楚这官运,还远远没有到头。

新皇那边也是。

知道一个人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纪楚很怀疑,会不会是许义许大人给新皇出的主意?

因为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

皇上甚至还送来上好的布料金银,明显是犒赏他的意思。

李师爷还是摇头:“皇上是缺人用,那也是您好厉害,所以如此优待。”

李师爷颇为激动。

楚哥儿身份水涨船高,他肯定也跟着升啊。

如今不过一介秀才,就能做通判的师爷,还是如此被重用的通判师爷。

跟对领导,就是不一样啊。

再想到纪大人接下来要做的水泥。

就等着整个平临国知道他们大人的本事!

纪楚没好意思说。

他建设边关的防御,实际上是为关外再往西的矿产。

只要把关外大大小小的部落都打服了。

自然而然能让他们去做这运输的贸易。

到时候,他们平临国就有源源不断的矿产,就不会为那点产能争来争去了。

谁说他刻薄商贾了。

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可是大大地有利于商贾们!

这话说得他自己都心虚。

纪楚摸摸鼻子,又问了外面对此事的看法。

急忙赶来做纪楚下属的知事颜骥立刻道:“怎么可能有人敢说什么啊。”

经历过年前的事,那些敢挑事的刺头都被收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