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1 / 2)

加入书签

人直接道,“工业作坊园大体已经落成,如今产能不够的原因,并非人手不够,也并非没有订单。”

“是没有原料。”

景大人看向廖知州跟纪通判,继续道:“这地方对煤矿,铁矿消耗极大,本地已经供应不上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都工业作坊园了。

没有足够的煤,没有足够的铁矿,什么都做不成的。

毕竟如今的产能,对这两样原材料的消耗可谓巨大。

作坊园一年的用料,抵得上之前十年的消耗了,自然会原料不足。

之前拨给工司的铁矿煤矿,已经不够用了。

若不是景大人强行留下一部分,都不够火器研究的。

现在也正因为他留下的这些东西,各方都有点不满,明明有材料,却不造缝纫机,链条车,这不是有钱不挣吗。

户司不满的,多也是这回事。

纪楚听到这,也有点无奈。

作坊园的发展比他想象中还要快。

只要给了规划,作坊园的诸多作坊,以及外面旺盛的需求,自然而然形成规模。

说起来,那两个矿还是为了火器要来的,没想到火器一再推迟,反而先便宜各路商家了。

衙门各司争执是常态,纪楚之前站在主事们身后,并不需要参与。

现在跟廖知州两人,则变成劝架的那个。

户司说有订单你们不做,税收不就白白浪费了。

工司说原材料他们有计划,不能一股脑全用。

然后官学那边还讲,数科的自负盈亏是数科的,经科经费,户司还要拨款啊。

再加上兵司那边提起自家装备的事,明显也想让工司跟数科多赚钱。

一整圈停下来,纪楚心道,这就是官员们的日常吗。

之前旁观的时候没什么,现在只觉得可怕啊。

廖知州显然早就习惯,熟练端水,熟练平衡。

最后大家又绕回最后的问题。

缺煤缺铁。

实际上,这是整个平临国的问题。

纪楚知道,这两样对他们国家来说,一直都很缺,特别是高质量的煤铁,更是缺少的。

纪楚朝西北关外方向看过去。

其实再往西,那边可是有大量煤炭资源的,甚至是有露天矿场。

要是能把那些煤矿铁矿运过来,本地的作坊园还会缺材料?

可惜现在关外的部落有异心,还想趁乱侵扰边卫,这种情况下,贸贸然谈合作,很容易被认为是软弱。

看来廖知州他们说得对。

两年内必有一战,打赢了,不仅能让他们少些想法,还能打通这条路,从陆上运煤运铁。

海上也是同理。

海外的煤炭资源更不用说,想要的话,就必须增加商船,可贸易增加,海盗就多了。

同样需要武力威慑。

听到最后,纪楚更加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

研发火器啊!

还能干什么!

景大人都替他顶住压力,留了不少煤铁。

再加上帮他设计火雷的夫子们,估计现在满腹疑惑。

还有偷偷帮他把火雷做成的穿云道长,估计很久都没敢出门。

他还是赶紧行动吧。

对于朝中要重启火器这件事,不少官员都清楚。

只是清楚归清楚,火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多数人并不知晓,也就沿海一带过来的官员听说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