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8(1 / 2)
话。”
“冻死你算了,还俗气。”
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话,根本影响不了广宁卫士兵对棉衣的向往。
更影响不了邓将军的决定。
邓将军想办法从太子那拨到银钱,然后让心腹前去探探路。
没错,董千户只是去探路的。
真正派去谈事的,应该是他三儿子邓成,想借着两人的私交多买些棉衣。
谁料他预备的后手根本没起作用,只派去一个董千户,十万棉衣的事便谈成了。
这让一向受挫的邓将军,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转运了。
如果自己在京城的事情也能这般顺利,那就好了啊。
邓将军的大儿子直接道:“爹您就别做梦了,太子殿下对火器一贯有偏见,您又不是不知道。”
邓将军摸摸胡子:“话是这么说,万一呢。”
有了火器,还怕北边那些人吗。
他们把野兽捕尽了,能砍的树都给砍了,没有活路了,就盯上关内?
广宁卫辛辛苦苦发展几十年,不是给他们摘桃子的。
“不提火器的事了,咱们这次欠纪大人的,听说为了给咱们做棉衣,又是得罪隔壁,又是抓紧研究出缝纫机。”
“这般恩情,邓家,广宁卫,务必都要记住。”
这不用说,随着棉衣运到仓库了,整个广宁卫都知道纪楚的名字。
更知道他为了远在千里的大家都做过什么。
大冬天的出去作战,谁穿得暖和,谁的战斗力就强。
等全军都有了棉衣棉裤,还会再怕关外的人打过来吗?自然不怕的。
广宁卫这个地方,听名字就知道是守备军驻扎之地,自古就是卫所。
所以在这生活的百姓,不是士兵,便是士兵家眷。
当地人自然挂心军中的事,也自然会感谢为他们争取棉衣的纪楚。
一想到今年冬天能穿到棉衣,全家都是开心的。
甚至有人道:“那边今年还有新棉花,以后普通人说不定也能穿上呢。”
“不知道价格怎么样。”
“好像不会太高,如今棉花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咱们普通人买最差的就行啊,反正都能保暖。”
“是这个道理。”
等到董千户的书信送过来,邓将军父子先是高兴,随后傻眼了。
属下说最后一批棉衣已经在路上,路上走得很快,他们会在八月底九月初就到广宁卫,望将军放心。
而且棉衣的银钱也都已经付清,绝对没有问题云云。
这些还在意料之中,邓将军只是点头称好。
可接下来话锋一转,说是纪大人的亲侄儿,以及师爷的唯一儿子,都跟过来了,说是要参军打仗。
先是介绍两人的情况,还说了两人来的过程。
邓将军的大儿子拿过信件,眼里都写着问号。
这合适吗?!
他们还在想怎么感谢恩人呢,就把恩人的亲侄儿给拐过来了?!
而且还是两个。
饶是淡定的邓将军都有些坐不住。
不说别的,就这一路过来,这两人能坚持下来吗。
董千户还说他们走得很快,还要提前回来。
可若为他们两个,耽误给将士们发冬衣,又是万万不可的。
所以也能理解董千户的选择。
邓将军最后感慨:“也不愧是纪大人的侄儿,确实有几分锐气。”
两人过来之后,他必然会好好训练,让两人成为真正的将才,也算报答纪大人对广宁卫的恩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