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6(1 / 2)

加入书签

此刻,纪楚认真听廖知州描述。

他要知道平临国的火药武器发展到什么地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啊。

第77章

纪楚努力平复心情, 在廖知州看来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这种武器谁也没见过,也就朝廷兵部,以及军部高层知道。

互相交流中, 这种武器的来历逐渐清晰。

大概是前朝覆灭之时,一支军队自己研究的, 刚开始是用火药跟土块结合, 扔到人群当中。

后来想办法做成桶状,爆炸起来能够伤人。

但这支军队并未得到太多支援, 最后还是被开国将军们抓到,那些简易图纸就到自己人手中。

当时平临国四处还有匪乱。

就有人继续研究这东西, 还真的起到不少作用。

随着火药武器越来越精进,平乱的速度自然更快。

等到天下太平,这段武器历史也进入仓库。

再被拿出来,是海上有海贼抢商船,当时的守备军用来打击水贼,重新装备上了。

而内地其他地方, 则用不着动用这么厉害的武器, 随之逐渐消退。

说白了。

战乱时候武器飞速进步。

太平之后便退步了。

都说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这些研究也是一样的,并非线性一直往前, 而是螺旋式前进。

不重视是一方面, 没有战乱, 而且军队就已经足够碾压, 又是另一回事的。

那时候平临国刚刚建立, 民生基础还要发展,自然没精力搞这些。

若非兵部,以及几个开国将领家中对此事还有记载, 估计沿海那边的火炮都布置不下来。

纪楚听着,只觉得十分感慨。

地大物博就是有这种好处,谁知道哪片土地又捣鼓出新东西啊。

廖知州也是这般想的。

其实整顿武备这事,他并不想来曲夏州,更愿意去□□南一带,那边靠近海边,不少人都知道火器,更好发展。

可那边也是怕了他,而西北军的岳将军则希望他过来,这才有了曲夏州之行。

而廖知州现在觉得,这才是意外之喜啊。

曲夏州有钱不说,还有这么多不错的官员。

手底下能用的人真的不少。

纪楚,便是他看好的一个。

所以廖知州把他知道火器情况都说了。

“沿海船只上大概有五十多门火炮,威力虽然不少,但装弹很慢,而且很危险,所以轻易不使用。”

“而且火炮很重,只能在特定船只上安置。”

“其他火器,大概就是火铳,以及小竹节炮,尤其是小竹节炮,比较方便,但制作很难。”

廖知州生怕纪楚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还把自己珍藏的图册拿出来。

火炮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样子,但看图纸就知道十分笨重,威力也比大家想象的要小。

火铳就像后世的步枪,但是铁质明显不好,而且枪杆更长,大概率有炸膛的风险。

最后说的小竹节炮,比火铳短一些,顾名思义那枪杆跟竹节一般,应该是为了适应火药,做的调节,枪口为喇叭形,整体不大,有点像是近身作战的武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