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1 / 2)

加入书签

,“不管怎么说,算是有了棉衣。”

其实那事透着蹊跷。

就因为皇上生病,所以不禀告战况,一直到今年年中, 大家才知道这事。

好在因为这个, 太子殿下亲自拨钱, 让他们采买军需。

纪楚这边的棉衣也来得恰如其分,所以邓将军感谢是很正常的。

廖知州不再想这些, 他刚把今年的田税处理完。

真接手曲夏州的事, 才知道这里的税收情况有多好。

明明是偏远地方, 可税收不比其他地方差。

田税, 油菜籽的税, 糖税,再加上棉花税。

这几项完全可以养活整个曲夏州百姓。

故而本地苛捐杂税的情况也比较少。

今年的各地田产收益,甚至在陇西右道, 乃至陇西一带,都名列前茅。

也就是今年的棉花刚刚种上,还有大批缝纫机订单没有做出来,否则更为夸张。

廖知州明白,前任许大人跟纪楚,都不可或缺,故而看向纪楚的时候都有些慈爱了。

这么好的年轻人,谁会不喜欢。

所以他对自己要说的事,颇有些不好意思。

廖知州轻咳,还是直接道:“敬安,你去过本地常备军跟守备军处吗。”

在平临国,守备军就是各州府的驻军,根据地方大小,差不多有两千到五千人,经由本地长官,通判调配,时不时会换防。

常备军便是各地边卫长驻军,诸如西北岳将军带着的五万人,东北邓将军带着的九万人。

纪楚跟后者有过不少接触,但跟守备军却没什么往来。

至于两地,他都没去过啊。

“那你对各地的武器装备,又有了解吗。”廖知州说着,从手边拿起一把长剑。

剑在如今,多是装饰物,又或者说君子佩剑。

真正的战场上,长剑并不适用,多用刀枪剑戟,更为合适。

但这把剑不同,为廖知州家传之物,他这会拿过来,便是送给纪楚。

纪楚下意识后退半步。

干什么,这合适吗?

客之美我者,然后呢?

又是喊我表字,又是送我家传长剑,然后呢?

廖知州装作没看到,继续道:“敬安你也知道如今各地都在整顿武备,如今武备松弛的局面,谁也不想看到。”

“去年是广宁卫,今年又会是哪。”

“如果不能装备好将士们,以后难免横遭祸事。”

平临国物产丰饶,地大物博,周围无不垂涎。

但凡这只老虎虚弱,便会有人乘虚而入。

廖知州这么一说,简直勾起纪楚上辈子痛苦回忆,所以他知道上司的意思,此刻也不得不上钩啊。

纪楚又上前一步,接过廖知州送的长剑,感叹道:“拿到手里才知道,此剑如此锋利。”

这就成了?!

廖知州跟身边随从都不敢相信。

他们以为还要再费口舌呢。

帮忙整顿本地军备,这可不是轻松简单的事,其中关系也很复杂。

虽说他们知道纪楚能料理,可他如今的差事办得顺手,一般人也不会轻易挪动。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i????ù?w???n?2??????⑤??????o???则?为?屾?寨?站?点

再说,他想做的军备,只怕跟其他人认为的不同。

纪楚答应得这么快,廖知州反而不确定了,解释道:“你听本官把话说完。”

“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而且也没那么快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