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9(1 / 2)
感慨颇深,那时候意识到数科的重要,还亲眼目睹蜂农夫子的重要,简直让他不敢置信。
要知道,那会他正处在低谷,怎么会想到如今的景象。
现在的官学里,他几乎能横着走。
冷冷清清的数科,没有学生的数科,一步步壮大到现在。
谁看到都要说一句奇迹。
想到这,小宋训导起身,朝纪楚深深做了个长揖,郑重道:“三叔与我,都要感谢你的。”
无论是培养出秀才,举人,甚至林元志这个进士。
还是如今的数科,甚至新学政都因为纪楚而来,故而让三叔掌了学政实权。
这一切,都要感谢纪楚。
纪楚笑而不语,对喝茶的李师爷道:“看他客气的。”
“之前数科那般冷清,你跟宋三叔都相信我,直接去做训导,那这一切都是你该得的。”
世上人那样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下这样的决定。
都说他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因为,那些人本来就想改变。
安丘县的百姓如此,沾桥县的白婆婆更是如此。
他在其中的作用,不过是轻轻推一把,能改变自己生活的,只有他们本人。
纪楚说得没那样郑重,就像是说闲话一般,却给人十足的力量。
小宋训导能察觉出来,纪楚真心实意这样认为,并非在说客套话。
这般真挚的夸赞,怎么会让人不高兴,小宋训导作为家族学历最低的一个,一向难以抬头。
如今做出成绩,还说是自己做的,他差点直接拜纪楚为义父啊。
怪不得林元志一定要喊纪大人老师。
想起林元志,小宋训导连忙把他考上进士的好消息说出来。
纪楚跟李师爷都为他高兴,还差人去安丘县他家里报喜。
林进士自己送信,肯定没有学政那边得的消息快。
安丘县第一个进士,确实是可喜可贺的。
不过想来,很快会有人赶上吧?
毕竟安丘县如今富裕,教育水平节节拔高。
三个人又笑,感受着六月骄阳,忽然道:“今年麦子在收割了吧。”
好像是的。
又一年夏收啊,是值得庆贺的日子。
今年的收获又增多了不少。
想来本地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好过的。
麦子一割,就能继续种棉花。
今年棉花那样好的销路,他们肯定会继续种的。
不止曲夏州,更多棉籽已经在平临国各地逐渐生根。
不管能不能种成功,都是一种尝试。
只要多一块土地能种成棉花,就会一方百姓可以穿上棉衣,这就是值得的。
纪楚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笑着对小宋训导道:“走吧,去工业作坊园看看。”
“对了,把你写的那个一战成名拿过来,就挂在作坊园里!当个激励!”
小宋训导:就我?我那破字?!饶了我吧!
第75章
小宋训导的字最后也没拿过去, 他扭扭捏捏道:“现在工业作坊园还没建起来呢,等咱们数科的场地建好之后再说。”
虽然主体的数科场地还没建好,但围绕一周的其他作坊在陆陆续续动工。
基本都是各家匠人搬到此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