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5(1 / 2)

加入书签

赵家三兄弟先是被分别软禁,接着被关押起来。

等到证据全都准备好,由邓成押送到京城当中。

事情到这一步,已经没有人能保他们。

等待这三人的,只有死路一条。

纪楚回到家中刚坐稳,就看到吏司右都事薛明成过来。

纪楚被支走这几日,薛明成也不在州城,现在事情马上了结,则要回来接手吏司的烂摊子。

好在吏司原本就是他管,这些事并不为难。

而薛明成来找纪楚,也是互相了解情况。

甚至想让纪楚问问,他是如何实现得知这一切的。

毕竟连许知州他们都慢他一步。

但纪楚只讲闲话,半点不聊缘由。

你们京城的事,跟我真的没关系啊!

薛明成犹豫片刻,最后叹口气:“算了,不问就不问。”

“我只说一点,太子是个好人,也会是个仁君。”

等这位离开,纪楚身边的李师爷,纪振,李纹则在琢磨这句话。

是在夸太子的吧?

肯定是吧?

李师爷看看两个小的,并未解释。

纪楚则更为明白。

就像现代一样,想夸一个人的优点,实在没办法了,会讲对方是个好人。

对于统治者来说,夸他是个仁君,就意味着其他方面差点,哪怕夸个能力强,干练有为呢。

说白了,如今的太子殿下心肠确实不错。

作为普通人,这自然很好了。

可惜他是未来的君主,他的好对于许多人来说,颇有些残忍。

“那薛明成是谁的人?”李师爷下意识问道。

大概是其他王爷的。

纪楚心里答道,面上摇摇头:“不管他们,反正这事跟咱们没关系,他们处理衙门的麻烦事,咱们要赶紧去另外两个县,让当地百姓快点种上棉花。”

六月初二早上,纪楚便带着户司的人去往还没种棉的两个地方。

到那里之后,发现一个让他们会心一笑的事。

这两地县令都不准当地百姓种棉,更不会组织人去安丘沾桥买面子。

但自从州城吏司那边出事后,当地衙门人心惶惶,也没工夫再管。

下面各村百姓,通过走街串巷的货郎们买到棉籽,已经在偷偷种棉。

说不让种,我们就不种了?

做什么梦呢。

是不是好东西,我们心里不清楚?

让你们多嘴。

边关百姓可不是顺民,不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的。

想当年安丘县那么难,那时候的罗玉村百姓,还不是在村子跟乡勇的带领下,偷偷开耕,偷偷种地。

这有错吗?

不仅没错,还是大大地好。

官府都不让他们活下来了,就没必要再听。

所以偷种粮食也好,偷种棉花也好,纪楚都当不知道。

但是他这一来,就能把棉花摆在明面上。

种,都给种起来。

二王爷这一闹,还能光明正大种了。

但凡不支持二王爷的官员,都可以鼓励百姓种棉,是好是坏你别管,能反对他就行。

虽然这样一来,棉花之争会更加激烈。

但是没关系,你们还真争论好不好,反正百姓们已经穿上了。

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利用争论来达到目的,迟早会反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