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1 / 2)

加入书签

府的知府我认识,同在国子监读书时便是个急脾气,但人不错,他估计在着急本地磨油作坊。”

曲夏州的油菜产业马上起来,最近的咸安府依靠蔡一繁建起十几家磨油作坊,只是最近管理混乱,很需要一个人处理。

想来他们的人选便是纪楚。

许知州还笑:“他还绕过我,先给你写信,又给咱们吏司写信。”

总之一句,就是想把纪楚要走。

纪楚有些诧异。

原来是这么回事,忽然之间有些心虚怎么办。

咸安府依靠蔡先生建起作坊,他现在还要把蔡先生拐走。

许知州则打量这个年轻人,想知道他的真实意愿。

不管去哪,这都会是个好官。

许知州眼中带着不遮掩的欣赏,等纪楚抬头时候却又闪过了,只有邓成在旁边看的明明白白。

“所以,你的想法是什么。”

方才在吏司考核,那边右都事就问这个问题。

但那在众目睽睽之下,纪楚绝对不可能回答。

这会许知州再问,纪楚还有些犹豫。

许知州也不急,只道:“今年空出来的职位,一个户司右都事还不错,还有工司,州学,司狱司,通判处等等。”

“户司跟州学都还不错,你跟周大人关系也不错,他们礼司虽没空缺,你若想去也不是问题。”

就差说一句。

州城各处,随便你挑。

堂堂知州,给这样的好处,谁听了不心动。

可这些话远不如最后一句:“棉花之事未成,你还不能走。”

这就是许知州的意思。

棉花之事未成。

什么事?

低价交换售卖的事。

压制棉花名声的事。

甚至让他去礼司,同样是为了这个事。

压的时间越久,能买到棉花的穷人就越多。

曲夏州百姓太苦了。

不能让他们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只怕纪楚一走,这事直接反弹。

所以许知州才这般“大方”,他不是对纪楚大方,是真的可怜曲夏州百姓。

而且他认为,纪楚大概率不会走的。

因为这孩子不会半途而废,看着未完之事。

这不像纪楚的为人。

那问题来了。

纪楚既然不走,为何不澄清?

邓成都回过味。

是啊,为什么不澄清跟咸安府的关系,天知道因为这件事,州城衙门不少人对他有意见。

那蔡先生又是怎么回事,为何还在?

纪楚见话都到这份上,也不再隐瞒,开口道:“知州大人,您认为棉花之事未完,还有哪些未完。”

种的面积太少,一旦放开,便会供不应求,肯定是价高者得。

那如何提高呢?

纪楚直接道:“机器。”

“大人您看,咸安府为何新建十五座磨油作坊,磨油的速度,远超除了安丘县呼文村作坊之外的所有商户。”

这话好像有点难理解。

意思就是,曲夏州一百多个作坊,把呼文村去掉,剩下所有大大小小作坊产量加起来,不如人家新建的十五家。

因为磨油的机器。

因为蔡先生改了机器。

所以才能曲夏州种油菜,咸安府做加工,甚至因为生意太好,急需人去管。

“下官认为,棉花未完之事,也在机器。”

虽说不是现代那种轰隆隆的真正器械,但也是有进步空间的器具。

比如说播种的农具,灌溉的农具,去籽,弹棉花,甚至以后纺线织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